十二月二十七日,在西安市孟村小區,志愿者向居民介紹核酸檢測注意事項。(新華社發)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連日來,陜西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疫”無反顧,沖鋒在前,織密織牢基層疫情防控網,用實際行動為群眾守好健康防線。
西安:
3.3萬余名機關干部下沉一線
從12月9日0時至12月27日24時,西安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810例。針對基層防疫人手緊的情況,22日晚,西安市委發出集結令,全市3.3萬余名機關干部迅速下沉一線,參與小區管控、核酸檢測、環境消殺等工作。
24日8時,西安市碑林區委組織部干部樊鵬晟和社區干部一起,重點走訪文藝路街道中的8個老舊小區,確認居民核酸檢測情況。碑林區是西安的老城區,人口稠密,社區人手緊缺。樊鵬晟說,當整座城市按下“暫停鍵”,基層黨員干部必須啟動“快進鍵”。“這幾天睡覺做夢都在問‘您做核酸了嗎?’”樊鵬晟說,他們常常走訪到深夜,打擾了居民休息,但群眾都很理解。
為遏制疫情擴散,西安市近期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多輪全員核酸檢測。“我們社區,有76名黨員加入了志愿者服務隊,加上區里支援的干部,大家一起上。”蓮湖區勞動一坊社區黨委書記周建玲說,接到新一輪核酸檢測任務后,一大早大家就搭帳篷、擺桌子,布置現場,拿著喇叭動員。繁忙的身影,被社區周邊小吃店的店主看在眼里。一連幾天,他們免費為社區工作者送來午餐。“連肉夾饃里的肉都比平時夾得多!”周建玲說,這份守望相助讓人感動。
延安市寶塔區:
群眾家門口檢測核酸
12月26日,延安市寶塔區在城區及郊區設置了203個臨時核酸采樣點。“核酸檢測做到家門口,太好了!咱老百姓也得積極配合。”當天,寶塔區川口鎮川口村77歲的村民薛玉翠做完檢測后,連忙把屋里坐著輪椅的老伴兒也推了過來。
薛玉翠對醫務人員說:“他癱瘓多年了,頭沒辦法往后仰,我扶著他的脖子,你們做吧。”這一幕,讓連續工作了7個多小時的醫務人員王艷紅和常志蓉非常暖心。
川口村距延安市城區5.6公里,流動人口多,核酸采樣任務繁重。“一大早,我們就來到這里,給村民集中做核酸采樣。室外零下10攝氏度,我的防護面罩上都結冰了。”常志蓉說,川口村不少老人腿腳不便,沒辦法來采樣點,咱就上門做,確保應檢盡檢、不漏一人。
“我們對返鄉人員逐一建檔,制定了村‘兩委’干部包片、黨員及村民代表包戶的防控舉措,確保防控責任落實到人。”川口村第一書記劉妮說。
商洛市商州區:
“片長”頂風冒雪排查
12月25日,商洛市迎來一場大雪,氣溫驟降,給疫情防控增加了更多考驗。
“最近,有從西安、咸陽、延安和其他中高風險地區回來的嗎?”商州區大趙峪街道王巷村“片長”牛建斌和同伴頂著冷風,在王巷村4組安置點進行排查。
牛建斌今年70歲,曾擔任王巷村黨支部書記27年。今年夏天,王巷村實行基層社會治理“片長制”管理后,他報名成了一名“片長”。疫情發生后,商州區要求各村(社區)全力做好西安及其他中高風險地區來商返商人員的排查管控。接到通知的牛建斌,立即和第一書記、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一起投入“戰斗”。
像牛建斌這樣,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片長”還有很多。城關街道東店子社區總“片長”段改梅每次入戶都會耐心詢問,“你屋里有幾口人?有沒有從中高風險地區回來的?如果有,要及時報告。”
楊凌示范區揉谷鎮:
防疫突擊隊24小時值守
“各位父老鄉親,請大家非必要不聚集,如有家人或街坊鄰居從區外返回,請及時告知村委會……”12月27日,楊凌示范區揉谷鎮新集村書記、主任張娟寧的聲音,在村子上空回蕩。
疫情發生后,新集村設立了疫情防控卡點,由包村部門、鎮村干部和村民組成的防疫“突擊隊”24小時輪流值守,嚴格做好“外防輸入”工作。
揉谷鎮還十分重視疫情管控期間群眾的生活保障。“張姐,你放心隔離,蔬菜和日用品都給你買好了,一會兒工作人員上門做核酸檢測時順便帶來,有什么需要隨時打電話。”12月26日,揉谷鎮陵東村村委會副主任呼爭光給居家隔離的村民打電話時再三叮囑。
“這幾天,村里群眾生活一切正常,居家隔離的幾戶群眾,村里安排專人上門服務并及時配發物資。”呼爭光說,“只要守好村子,辛苦點不算啥。”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