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沈福村,有一口保存至今的明代古井,名曰“清泉”。自來水未通之前,全村的吃水都來源于此。如今,它又發揮“新熱”,成為村里集體經濟的重要資產并入股經濟合作社,憑著約兩萬元的估值,去年實現集體分紅收益約500元,這將作為可持續發展資金,繼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分紅數額雖然不大,但“股東”是古井,的確算得上一件新鮮事。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整體推進,各地紛紛試點實施“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案例層出不窮。在沈福村黨支部書記何銳看來,古井參與“分紅”,成了“福井”,不僅探索出資源變資產的新路,也激活了歷史遺跡,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位于合肥郊區的大圩生態農業旅游區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后花園”,有著良好的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2021年,沈福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本村閑置的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到一家文旅企業,進行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共流轉面積538.97畝,涉及8個村民組,其中村集體134.73畝,農戶及村民組集體404.24畝。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以“福文化”為內涵,旨在打造一個融合旅游、電商等元素的文化創意特色小鎮。
“古井作為歷史遺跡,在旅游開發中將起到重要作用。為此,我們與開發公司協商,對這口古井進行價值評估,作價入股。”何銳介紹,目前村里尚存5座古橋,這些歷史文化資源今后可能會作為村里的資產“入股”合作社,為壯大集體經濟貢獻力量。
新春時節,大圩鎮沈福村、磨灘村的村民不僅迎來今年首場降雪,也盼來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首屆分紅大會。當天,大圩游客接待中心會議室內,來自沈福村的首批47戶股東拿到分紅,村民代表上臺領取分紅證書,并作發言。
“我家土地流轉入股面積1.11畝,共分得紅利2220元,這讓我切身感受到政府對我們群眾的用心、用情。”沈福村村民姜世庚感慨。
何銳也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他介紹該村分紅是根據股東實際流轉入股土地面積,結合收益情況保底分紅和增益分紅。當天啟動的是第三村民組的股東分紅,分紅款共76140元,平均每戶可獲分紅1620元。春節后還將對其他土地流轉入股項目的股東進行分紅。
分紅無疑成了沈福村這個春節最熱的話題,很多在外務工的青年紛紛向何銳打聽,村里的文旅項目什么時候開張運營。在深圳一家物業公司擔任主管的孟慶霞近期多次詢問,盼著快點返鄉,替新建的文旅項目管好物業;一些在外學廚的年輕人也希望回到村里,為游客展示一手廚藝。
“大圩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規范化、實體化運營,標志著全鎮15個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進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示范性軌道。”大圩鎮黨委書記朱國棟表示,全鎮將進一步推進整合各類“三資”資源,推動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壯大,實現集體增收、群眾分紅的良性發展格局,讓村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