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界首市田營鎮田營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和種養大戶,一大早就趕到村會議室。該村首次集體資產公開競拍承租現場會,即將在這里開槌。
首先開拍的,是村東南部一處溝塘的10年承包經營權。村黨總支副書記孫玉影清了清嗓子,宣布了1.5萬元的起拍底價。話音剛落,參加競標的大戶紛紛舉牌:1.6萬元、1.65萬元、1.8萬元……
“3.08萬元一次!”“3.08萬元兩次!”“3.08萬元三次,成交!”隨著孫玉影一槌落下,村民孫萬民以3.08萬元的價格競得標的。隨后,其他4處溝塘的10年承包經營權,也分別被村民以1.8萬元到8.05萬元不等的價格拍下,最高溢價率達436%。
粗略算完租金,孫玉影滿臉笑容。此次,5處溝塘共計為村集體帶來近16萬元的收入。
村集體資產資源不僅是村集體收入的重要來源,也關系到全體村民的利益。此前,田營村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經營方式與手續相對簡單,村集體土地、溝塘中有不少長期閑置,即使流轉出去的價格也普遍不高。
為充分盤活村集體資產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田營村成立了村股份經濟聯社,統一運維村集體資產資源。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集中公開拍租5處溝塘的承包經營權,這是聯社第一次“吃螃蟹”。
小鄉村的競拍會雖然簡易,但規范程度可一點不差。競拍標的物經過了市場評估,競拍事項也提前向村民進行了公告。為確保全程陽光操作、村民放心、群眾滿意,競拍會還邀請村里的黨員、群眾代表以及鎮司法、自然資源規劃等部門的人員全程參與、指導,鎮紀委現場監督。
“公開拍租,一方面盤活了村集體資產資源,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村民的信任。”競拍會成功舉行,現場觀看的田營鎮農經站站長高四永很興奮,“如果不公開拍租,哪怕租出去的價格很高,也難以讓村民信服。現在好了,大伙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公開競拍承包經營權的方式,為處理村集體事務提供了借鑒。”田營鎮副鎮長劉翔說,該鎮將在進一步完善公開拍租模式、規范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管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推動這一模式向更多領域延伸,提高村集體事務處理的透明度和規范性,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