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好課堂,實踐是好教材,群眾是好老師。向群眾學習,有助于啟發工作思路,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
不久前,我到基層走訪,和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黃溪村村支書徐萬年聊起鄉村振興。問及他工作多年最大的經驗,“以村民為師!”老徐脫口而出。
仔細琢磨,這話說得有道理。以前,黃溪村是一個典型的后進村,人心不齊,村容村貌落后,產業發展也跟不上。老徐上任后,并不著急出新點子,而是一頭扎進村里,挨家挨戶走訪。
“上門一聊,老鄉們的建議還真不少?!崩闲旒毤殮w納出幾條:村務要公開,班子要團結,致富帶頭人應該多多扶持等。聽了老鄉的心聲,老徐干事也有了底氣。上任伊始,他便推出“村四條”:村干部不得違規插手工程;推動村務公開;每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項目;村干部輪流坐班、隨叫隨到。
有了規矩,便成方圓。短短幾年,黃溪村面貌煥然一新,養桑蠶、種大棚、搞旅游,村里產業發展很快。老徐感嘆:“都說是我改變了村子,其實是大家的智慧帶動了村子的發展??!”
虛心學習,向村民問計問策,汲取群眾智慧,讓老徐這樣的基層工作者獲益匪淺。對一些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走近群眾更是受益無窮。
曾經在贛州市興國縣白石村駐村幫扶的郭海寧,離開白石村回到市農業農村局已經一年了,朋友圈里仍然不時出現白石村的影子。他為白石村量身定制的幾個產業,都是在村民們先期探索的基礎上,通過村集體的整合與政策的撬動,最后形成了規模。從學校到田間地頭,從書本到農技農活,跳出書本多向群眾請教,身上就會少一些書卷氣息、多一些泥土芳香。
這些年我到各地采訪,見到不少鄉村的土辦法、小創新,這些未必可以大面積推廣普及,卻都凝結著群眾的智慧,適合當地發展的需要?;鶎邮呛谜n堂,實踐是好教材,群眾是好老師。聽民聲、集民智,踏踏實實向群眾學習,有助于啟發工作思路,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