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愁人啊吳鎮長,今年的村集體收入又是個大問題了。”去年年末,江蘇省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大泗鎮馬龍村書記戴小奎一臉愁容地走進我的辦公室,“我們村前期種植芍藥、欒樹,都不成氣候,草長得比人還高,現在荒廢了不少土地,看著真讓人心痛啊!”聽了戴小奎的話,我的內心不能平靜。我之前曾是大學生村官,真切理解村里工作遇到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難題。我笑著對他說,“沒關系,戴書記,我們來一起想想辦法。”話雖如此,但是能想什么辦法?
2021年,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入選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實施周期為3年。區里編制了工作實施方案,將大泗鎮全域和白馬鎮陳家村作為核心區域,圍繞鄉村產業發展、數字鄉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改善鄉村治理四個方面來進行改革試點。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決定就用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來解決這個難題。“戴書記,咱們可以借助農村綜改這個機會,用綜改資金撬動村里黃蜀葵種植產業發展,不但能盤活村里閑置的土地資源,還能進一步地提高村集體收入。”
黃蜀葵是一種優良的觀賞草花,根、葉、花和種子都可以入藥,每畝產鮮花可達2000斤,畝均收益2000元,是種植普通農作物經濟效益的4到5倍。馬龍村去年已經種植了70多畝黃蜀葵,但因沒有專業技術做支撐,導致只有45畝左右成活,而且生長過程中,黃蜀葵長到2米多高,給人工采花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依托綜改項目優勢,今年村里盤活30畝低效用地,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針對原先出現的種采問題,我請教了相關農業專家,并請技術人員來指導種植,通過對生長中的黃蜀葵植株進行掐頭,很好地解決了其長得太高的問題。
前兩天,戴小奎又找到我。“吳鎮長,還有一個棘手的事情呢。黃蜀葵的花期大約在8—10月份,采花期時也正值農忙季節,田間花期高峰,找不到人采花啊。去年我們種植70多畝,高峰期時采花人手就不夠了,今年種了更多,這花怎么采呢?”我思忖一番,“這樣,戴書記。既然咱們村農活多,就從鄰村調度人工來采花,既能解決花期用工不足的問題,又能為附近村民增加額外收入。近期我來召集幾個鄰村的書記,大家共同商討一下用工費、時間方面的問題,不能把黃蜀葵花白白浪費在地里啊!”
花采摘后賣給誰呢?沒有銷路就沒有收入。我協調馬龍村與江蘇五禾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協議,預計今年將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5萬元,讓黃蜀葵真正成為馬龍村農民的“黃金花”。
江蘇省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大泗鎮副鎮長吳昊 講述
曹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