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波、觀音蓮、神想曲、碧玉蓮……近年來,名目繁多的多肉植物憑借肉嘟嘟的可愛外表贏得了廣大“肉迷”的心。陜西省千陽縣張家塬鎮(zhèn)曹家塬村,因為種植了150多萬株多肉植物,成了當?shù)厝搜劾锏木W(wǎng)紅村,來打卡、選購多肉植物的人絡繹不絕。
游客在曹家塬村選購多肉植物。
這個新晉網(wǎng)紅村的背后,有想法、有辦法的駐村干部是“操盤手”和“幕后推手”。
2021年4月,千陽縣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謝曉斌來到曹家塬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曹家塬村位于千陽縣城北7公里處,十多年前就有村民開辦全縣最早的農家樂,曾是當?shù)氐囊粋€明星村。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村里常住人口銳減,加之發(fā)展思路不明晰、產業(yè)結構單一、基礎設施陳舊等原因,昔日的明星村變得不再耀眼。
村民在多肉大棚里勞作。
到村后,謝曉斌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讓村子重獲生機?如何發(fā)掘現(xiàn)有資源優(yōu)勢?走訪調研、召集干部群眾商議,大家一致認為:必須找準突破點,打造新品牌,打響知名度,聚集新人氣。
選什么作為突破點呢?經過反復市場調研和挑選,獨特可愛又適合旱地種植的多肉植物,進入了謝曉斌和村書記李永忠的視野。
現(xiàn)在,走進曹家塬村多肉植物觀光園,一排排鋼架大棚內,上百種多肉植物品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據(jù)觀光園負責人介紹,如今,觀光園已成了當?shù)剜l(xiāng)村旅游的一大新亮點,很多游客都慕名到村里來專程看多肉,離開時都會買上幾盆。“這不奇怪,我們村的多肉植物景觀大棚及戶外花園,與38個生產大棚連為一體,目前是西北規(guī)模最大的多肉生產基地。”謝曉斌自豪地說。
曹家塬村的多肉植物。
多肉在為曹家塬村帶來空前人氣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可觀的收益。2021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93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為170萬元。小多肉成了鄉(xiāng)村生態(tài)產業(yè)發(fā)展的“金種子”。
謝曉斌和村干部們并沒有滿足于現(xiàn)狀。他們正在規(guī)劃將閑置了十多年的村小學舊校舍改建成村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在中心內配套建設農產品展示廳、直播間、親子樂園和農耕文化展示體驗區(qū)。依托當?shù)氐纳鷳B(tài)資源和旅游要素,結合本村傳統(tǒng)手工特色產品,打造手作工藝品牌,線上+線下銷售村民手工產品,在產業(yè)生態(tài)化、生態(tài)產業(yè)化的道路上精耕細作。
正在扦插繁殖的多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