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合作社,真是不一樣!現在我每個月收入6000多元,比過去放牧時不知強了多少倍。”說這話的人名叫王愛己,是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內蒙古阿拉善高新區)巴音敖包嘎查的一位牧民。如今,他在嘎查合作社承包的綠化帶養護項目上擔任組長,不僅收入穩定,還有養老保障。王愛己告訴記者,嘎查合作社在年底還會給大家分紅,現在鄉親們的腰包都鼓起來了,日子越過越舒心。
2017年4月,內蒙古阿拉善高新區巴音敖包嘎查合作社成立,集體入股資金27.5萬元,注冊資金132萬元,入股牧戶達到嘎查總戶數的95%,合作社主要承攬高新區綠化養護項目。合作社的成立,不僅解決了部分農牧民就業問題,也給大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目前,合作社承攬高新區綠化養護項目總額度約480萬元,已完成一事一議項目總額125萬元。隨著合作社效益越來越好,分紅金額也逐年遞增,從2018年的每股2050元,漲到了2021年的每股3500元。合作社成立以來,已累計分紅180余萬元,其中集體分紅36萬多元,農牧民分紅144多萬元。
巴音敖包嘎查黨支部副書記何亮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綠化養護項目面積逐年擴大,養護金額也在逐步增加,解決了更多農牧民就業問題。今年,合作社還在巴音敖包工業園區運營了一個商業廣場項目,正在招納餐飲、零售等商家入駐,租金收益還不錯。下一步,合作社還準備新建一個商業廣場,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駐,促進集體經濟增收。
記者了解到,該高新區烏蘭毛道嘎查也通過推行“黨建+合作社”“合作社+集體經濟”模式,不斷擴大嘎查集體經濟收入,為農牧民增收做好保障。2017年3月,烏蘭毛道嘎查“新牧人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承接高新區綠化養護、一事一議等項目。嘎查分紅金額三年內從19.98萬元提高至38.85萬元,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民的重大轉變。
此外,嘎查還結合海勃灣黃河水利樞紐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建設了30座日光溫棚,以合作方式將14座溫棚交由烏海市專業合作社承包經營,其余16座交由嘎查農牧民種植瓜果蔬菜并給予技術指導。這些溫棚不僅為農牧民提供了就業平臺,也盤活了嘎查產業資源,壯大了集體經濟。嘎查黨支部委員張宇告訴記者:“接下來,我們計劃投資建設巴音敖包商業廣場,加強種養殖業發展,在保證農牧民就業的同時,增加集體收入。”
用足用好有利政策,通過不斷探索嘎查集體經濟創新發展模式,讓農牧民獲得更多的紅利,確保實現有產業、能分紅、可持續的目標——內蒙古阿拉善高新區鄉村振興動力十足,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