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素有“魚米之鄉”美譽。6月27日,“奮進新江蘇 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發布會曬出了近10年江蘇鄉村振興的成績單:農林牧漁總產值從5200億元增加到8000多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萬元增加到2.68萬元,全省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200萬元……
一個個亮眼數據,是江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的階段成果展現。近10年來,江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工作推進措施,著力守底線、補短板、揚優勢,把“新時代魚米之鄉”建得別樣“靚”。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江蘇牢牢抓住“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關鍵,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江蘇省委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鄉村振興局局長朱國兵介紹,10年間,江蘇每年新建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再次表彰江蘇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明顯。建設2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農業機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建成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9%、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3%、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達66.5%。
“今年以來,全市新盤活集體資源1.5萬畝,盤活廠房等固定資產40.7萬平方米,已量化村集體資產11.69億元……”宿遷市副市長武倩介紹,宿遷從2019年開始啟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累計收回集體資源51.7萬畝、集體資產148.8萬平方米,目前,該市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
宿遷盤活農村公共空間資源,是江蘇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抓實農村產業興旺的一個縮影。朱國兵介紹,江蘇將產業興旺作為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不斷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10年來,江蘇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達到近17萬家和8.5萬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07家,其中國家級99家。江蘇積極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8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產業,全省10億元以上縣域產業185個。創新開展“蘇韻鄉情”等系列鄉村休閑旅游農業推介活動,2021年全省休閑農業綜合收入達902億元。
十年間,江蘇遵循“四化”同步規律,統籌抓好農房改善、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重點任務,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成為美麗江蘇靚麗底色。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王學鋒介紹,2012年至2020年,江蘇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2.9萬余戶,實現存量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動態“清零”,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江蘇深入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全省已建成446個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征的省級特色田園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