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寧夏平羅縣通伏鄉新豐村,映入眼簾的,是鳥翔魚躍的天水一色,雞犬相聞的寧靜祥和。誰能想到曾經村莊凌亂、環境衛生差、基層組織渙散、群眾抱怨多的新豐“名片”更換的如此之快。這一切,要從一名大學生村書記說起。
村里來了大學生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2015年,村里走出去的大學生馬磊,放棄了城市高薪、體面的工作,毅然回到了村上,開啟了他新型職業化農民之路。
2016年1月,馬磊入股平羅縣新豐為民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在他的推動下,當年合作社秸稈回收達到10000畝,“變廢為寶”鼓足了農民錢袋子。一系列的新思路、新舉措讓黨員群眾看到了這個年輕大學生的闖勁,2020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大學生馬磊成了新豐村“把舵人”,并通過平羅縣開展的“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村黨組織書記結對幫帶行動,與經驗豐富的“老支書”馬保忠結為幫帶對子,很快獲得了快速成長的機會,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成為村黨支部書記后,馬磊秉承“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的理念,大力吸收5名有文化、能創業、懂經營的“新鮮血液”進入黨員隊伍。村“兩委”班子積極為村上發展找癥結、尋良方,通過爭取“一事一議”“美麗村莊”等項目,完成了一件件民生實事,與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干群關系。在馬磊的帶領下,新豐村發展路子對了,村干部干勁足了,黨支部組織力凝聚力強了,2021年榮獲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魚米之鄉的致富經
產業強,才能百業興。新豐村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念好“水稻經”,堅持“生態、品牌、優質、安全”的綠色農業發展理念,探索林間養雞、邊溝養魚、田間養鴨的立體種養模式,建成連片4000畝“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0余萬元。圍繞延長水稻產業鏈,整合各類資金700余萬元,注冊新豐村五馫金稻香富硒大米品牌,建成大米加工車間,年生產優質大米1800余噸。
同時,該村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與浙江、上海、北京等城市8名客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與賀東葡萄莊園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打造新豐村富硒大米電商工作室,打響新豐村金稻香大米“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年銷售量達600余噸,累計銷售金額300余萬元,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403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3.7萬元,真正實現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讓黨建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新農村的新生活
村里有錢了,群眾日子紅火了。近年來,新豐村黨支部先后整合資源建成了便民服務室、老飯桌、衛生室、文體活動廣場,重大節日期間組織對困難黨員及困難群眾進行走訪慰問,并開展種(收)稻子、修房子、謀路子活動,幫助困難群眾改善生產生活。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新豐村大力實施美麗家園建設,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建設主題,結合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綠化美化村莊、開展農戶改廁,一副鄉村振興的新豐畫卷正徐徐展開。
路通了、渠順了,群眾的錢包鼓了、鄰里家庭和睦了,黨支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增強了,新豐村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