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千年一吻’,您看石頭的形狀像不像兩頭小豬?這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鱗隱石林。石林腳下就是我們坑源村,您看這風景是不是別樣好!”清晨,梅劍一邊晨練,一邊用手機和福州的朋友分享坑源的美景。
2021年7月,在福建省委黨校研究生處工作的梅劍被派到永安市大湖鎮坑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大家口中的梅老師變成了梅書記。坑源村離城區近,村內又有鱗隱石林景區。如何把美景變成村民致富“豐景”?每次經過石林,梅劍都思考著這一問題。
“沒有牽頭單位,同質化競爭嚴重,資源浪費了,游客體驗也比較單一。”梅劍走訪完坑源村及周邊村的旅游點之后得出了結論。如何把分散的旅游點串聯成一條完整的旅游線路成了梅劍要攻克的難題。
經過與村“兩委”班子、鎮黨委、市委組織部溝通交流后,他萌生了成立“跨村聯建”片區黨委來牽頭統籌打造鄉村旅游產業的思路。梅劍召集幾個村書記商討后,鎮黨委成立了由坑源村領建的大湖片區黨委,通過引導聯建的6個村將資金、資產、資源等入股聯村經濟組織,由片區黨委統一謀劃鄉村旅游產業。
為避免資金分散浪費,梅劍以片區黨委為主體,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項目支持,快速推進景點間道路網升級、民宿改造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聯系省內外高校及文旅團隊進村指導,根據各旅游景點不同的資源稟賦,逐一制定轉型計劃。
“我不改,我養魚養了幾十年了,其他的我不會!”轉型計劃在第一家就卡殼。大湖鎮養魚歷史悠久,垂釣場所多,經營垂釣農家樂的賴老板對上門指導的梅劍大聲吼著。眾多同類型的旅游點,叫誰放棄現有收益轉型,大家都有顧慮。三次溝通無果后,梅劍聯系了在周邊地市工作的學生,自掏腰包帶著賴老板出去轉了一圈。看著別人成功的農旅項目,他回來后便帶著梅劍一起把魚塘里的魚換成了田螺,接著舉辦了親子摸螺活動。活動一炮打響,大湖田螺在當地成了網紅美食,賴老板農莊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類似的問題梅劍遇到了很多,他帶著村干部一家一家地走,不厭其煩地解釋著轉型計劃,和經營者一同面對轉型陣痛。
半年后,在梅劍和片區黨委的努力下,大湖片區黨委逐漸形成了親子娛樂、農事體驗、紅色研學、休閑采摘、星空露營、農家飯菜、手工制作、科普示范8大近郊旅游主題。“每個旅游點主題不同,串聯起來一天都不夠玩。原本大家就盯著小小的‘蛋糕’搶著要,現在‘蛋糕’大了,分配也合理了。”談到跨村聯建帶來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李金媚高興地說。
今年上半年,片區旅游人數突破6萬人次,收入較去年提高兩成,解決村民就業80余人,坑源村也獲得了“省級休閑美麗鄉村”稱號。如今片區旅游小火車在村里帶著游客穿梭前行,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11月中旬了,抓緊把油菜籽播種下去,明年五彩油菜花又是一個網紅打卡點”。梅劍卷起褲腳在田里和村民一起干著農活,一同播撒著村民增收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