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做好“土特產”文章。2月1日,江蘇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做足做活做精彩“土”“特”“產”三篇文章。
在江蘇省泗洪縣,有一支駐村幫促工作組,走好“土”“特”“產”三步,助推雙溝鎮塔河村走上了鄉村振興路。
塔河村所在的西南崗片區,地處蘇皖兩省邊界,曾是江蘇省六大集中連片貧困區之一,土地貧瘠導致種植收入不高,缺乏配套產業鏈制約工業發展,因遠離主要城市和交通線,三產也難以發展起來。
塔河村是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的定點幫促村。2022年6月,經組織選派,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的1名業務骨干來到塔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人民銀行總行還陸續給村里送來5名選調生“蹲苗”鍛煉。
塔河村的困境如何破局,成為擺在駐村幫促工作組所有人面前的首要問題。
近年來,各地不少鄉村土特產被培育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地方支柱產業。這給了工作組啟發,決定立足塔河村的“土”,突出“特”,形成“產”,做大做強土特產,推動產業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塔河村的“土”,工作落腳點在養殖業。駐村第一書記劉瑩調研發現,村民習慣在自家果林和房前屋后養雞,但收益不高。“主要原因有三條,農民還是土法養雞,成本過高;缺乏銷售渠道,雞販子過度壓價;未形成規模,在農民收入中占比太低。”劉瑩告訴記者,為此,工作組唱響了“養殖、銷售、擴大再生產”三部曲。
塔河村的“特”,在雞的科學飼養上。在養殖環節,工作組深入研究黃羽雞的生長特性、市場需求,幫助農民科學養雞。選調生俞江在閱讀大量黃羽雞養殖專業學術論文的基礎上,積極請教養殖專家,理清了黃羽雞在整個生命周期料肉比的變化以及各個生長階段飼料需求的特性。選調生余鴻舉梳理了近年來雞苗價格、不同出欄體重下黃羽雞的價格波動情況,并實地走訪北京、南京等地農貿市場,了解消費者的喜好。根據調研搜集來的大數據,工作組通過數學建模,幫助村民找準了雞苗的最佳采購點、日常雞飼料調整方案以及出欄時間。
塔河村的“產”,在謀劃上。過去,村民養的雞主要靠雞販子收購,價格被壓得非常低,“辛苦一年,全給雞販打工了。”受近年來帶貨直播熱的啟發,工作組決定搞直播帶貨。幾經謀劃,“淮畔甄選”品牌應運而生。選調生俞江、余鴻舉、王永旭和陶瑞分工負責,撰寫宣傳文案、負責視頻拍攝、制作……一系列原汁原味、富有鄉土氣息的短視頻和照片,在各大網絡平臺助農、健身、營養、綠色話題下靶向發布,贏得更多關注和訂單。很短時間內,塔河村出欄的“走地雞”就被搶購一空,也點燃了村民們對“走地雞”的飼養熱情。
如何幫助村民擴大再生產,成為擺在工作組面前的新課題。大家深入了解村民在普惠金融服務過程中的需求,邀請泗洪農商銀行工作人員進村與養殖戶們面對面溝通,圍繞普惠小微貸款利率、申請貸款流程等方面開展溝通。截至2022年底,農商銀行在塔河村的信貸投放量,較2021年同期增長24.7%,為村民擴大再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信貸支持。
“感謝把優秀的干部派到我們村。”“他們讓我們的腰包鼓起來,把我們的土特產變成了金疙瘩。”新春伊始,當記者和塔河村的村民聊起人民銀行幫促工作組時,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本報記者 朱秀霞
本報實習生 李佳瑤 本報通訊員 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