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鄉野朗也泰,不辭長作駐村人。”2023年3月,楊倫主動遞交繼續駐村的申請書,開啟了與第二故鄉太陽村干部群眾同生活謀發展的第五年。
太陽村地處貴州省仁懷市長崗鎮,森林覆蓋率62%,平均海拔1100多米,山高路陡,土地荒漠化嚴重,曾是省級深度貧困村,村民以傳統的種植養殖為生。2019年5月,作為仁懷市委辦公室后勤中心副主任,楊倫服從組織安排,來到太陽村參與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4月,他留在太陽村,并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挑起了決勝脫貧攻堅的重擔。“要想實現穩定脫貧,沒有產業帶動怎么能行?在這個高寒高海拔地區適合發展什么產業?該怎樣才能讓一個產業在村里落地生根?”那時候,已經駐村一年的楊倫整天在心中盤算著這些問題。
直到2020年秋天,“能人”葉國江的出現,讓一切成為可能。葉國江是遵義習水人,機緣巧合與烏天麻結緣,先后在仁懷市喜頭鎮、后山鎮等高海拔地區試種,最終選中長崗鎮太陽村。烏天麻小的如本地土豆一般,大的則可達1斤多,經專業檢測,太陽村產出的烏天麻含天麻素成分較高,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發展林下經濟,就是堅持發展和保護兩條腿走路,在保護森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潛在經濟價值,增加百姓致富渠道。”楊倫意識到,發動村民種植天麻是一條好路子。為了讓葉國江留得下,他積極協調對接,申請立項并獲得5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幫助解決林下天麻產業發展的辦公和儲存用房。他還不斷發動村民到天麻種植基地務工,學習天麻種植技術,引導他們在自家山林種天麻。2022年太陽村發展林下天麻200余畝,帶動群眾13戶,戶均增收1.2萬元,村集體經濟增加2.5萬元。
頭兩年,基地產出的天麻基本都是集中統銷至云南小草壩,運輸成本高、收購價格低、群眾賺得少。而食藥同源的烏天麻在仁懷比較罕見,為了打開本地市場,楊倫化身為太陽村林下烏天麻“代言人”“促銷員”“配送員”,拍攝視頻、開通直播,設計包裝盒、申報市級龍頭產業,聯系部門單位福利購、對接企業公司集體購……一時間忙得不亦樂乎。2022年,駐村干部助銷天麻近1萬斤,銷售額達35萬元。
從培育、種植,到采挖、銷售,楊倫每一個環節都不落下,全身心投入,曾經的“小白”成為天麻種植專家,被當地村民親昵地稱為“天麻書記”。“烏天麻是本地種植出的綠色產品,讓本地特產惠及更多仁懷群眾,同時讓太陽村村民致富增收,是我們駐村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楊倫笑呵呵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