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各莊村百年梨園一隅。馬洪朋 攝
“各位游客朋友們,‘艷陽村社五年級二班’開課咯,請感興趣的游客抓緊到教室上課……”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后奕鎮東義和村小喇叭廣播每天都準時指引游客參觀。近年來,東義和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集體經濟模式,領辦民宿旅游專業合作社,開發“艷陽村社五年級二班”項目,利用村內老教室,邀請在民宿定居的清華大學退休老教授講清華故事,拓展旅游項目,提升知名度。目前,該村建有民宿8所,鄉愁打谷場、民俗展館等10余個特色旅游項目,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
這是河北省廊坊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廊坊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以黨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壯骨”,廣大鄉村煥發勃勃生機。
強化組織領導,激發內生動力
廊坊市以基層黨建“領航工程”為統領,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量”工程,逐步構建起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
高起點謀劃。充分發揮市委黨的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成立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工作專班,由各級黨委、政府牽頭抓總,凝聚部門合力。研究出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九項推進措施》,強化頂層設計,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標明確、落實有力。
高規格推進。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全局,作為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的“一號工程”和抓基層黨建述考評重要內容。從2019年開始,爭取各級資金1.06億元,實施212個中省扶持集體經濟項目,重點建設5個集體經濟示范區,成片連線打造先進典型。
高效率落實。對全市80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逐一建檔,向鄉鎮黨委書記下發督辦卡,每月要舉措、要進展、要成效。每年正排5%集體經濟強村與150個集體經濟弱村,組建聯合黨委,促進抱團發展。強化村黨組織書記“領頭羊”作用,對集體經濟發展不好的實行“一票否決”。
選優配強“領頭雁”,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陳國洲是廊坊市安次區麻營村企業家,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邀請企業界朋友和同鄉老板返鄉創業,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在他的帶動下,麻營村先后引進廊坊市池林牧業公司、正安防護門廠、三璐化工商貿公司、麻營饒隆紙箱廠等優質企業,為村街楊尹線公路兩側招引商戶、快餐店48家,拉動周邊就業150余人,通過土地租賃、門市出租,去年實現村集體經濟41萬元。
廊坊市大力實施“領頭羊”工程,把一大批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民營企業家、致富能人、外出務工有成人員選進了班子、培養成黨組織書記。目前,全市3199名村黨組織書記中農村致富帶頭人占比71.8%。
針對農村懂經營、懂管理人才較少問題,廊坊市推動“農村黨員干部線上培訓平臺”,聚焦鄉村振興、集體經濟等主題,幫助村“兩委”干部特別是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書記拓寬眼界、更新理念。2022年以來,先后對4.3萬余名農村黨員干部開展3輪全覆蓋培訓,提高致富領富本領。
扭住“牛鼻子”,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
產業興則鄉村興,抓好產業發展就抓住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牛鼻子”。
永清縣土樓勝利村黨支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依托遠村農業公司打造特色香菊產業,建設全自動控制玻璃溫室300畝,年產優級河北香菊3000萬朵,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在“黨支部+企業+農戶”發展模式下,該村由傳統的農業村變成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勝利村”,村集體每年收入350余萬元。
三河市燕郊鎮大石各莊村有450多年種植梨樹歷史,百年以上梨樹達432棵。村黨支部以“梨花節”“順果節”“梨王爭霸賽”為載體,植入漢服、書畫展、親子樂園等元素,打造“百年梨園、醉美大石”農業綜合文化旅游和民宿體驗產業鏈,每年接待客流量達13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45萬元。
霸州市仁義街村黨支部書記、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劉樹馬說,剛接任村支部書記時,三家集體企業連年虧損,村集體收入不斷下滑。新一屆“兩委”班子堅持“不賣集體一寸地、不賣集體企業一間房”,經過多方學習取經,打開思路,在原有廠房的基礎上,重新組建宏偉機械有限公司,年出口創匯800余萬美元,解決村民就業120余人,2022年村集體年收入380萬元。
廊坊市堅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總結提煉出股份合作、承包租賃、經營實體、生產服務、保值增值、資產改制、土地開發等七種模式,還有100個不同類型、不同途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經驗做法,指導各地找準發展路子。
隨著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逐步增強,農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如今,廊坊市村級集體經濟猶如“一池活水”流入群眾心田。“截至2022年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薄弱村實現動態清零,近三分之一的村街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廊坊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