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冰雹,桑園損毀嚴重,現在怎么應對好?是全剪還是施肥催肥好?”5月初,一場冰雹襲擊廣西東蘭縣,部分鄉鎮農作物受災,有蠶農在國家科技特派團東蘭團桑蠶產業組微信群里求助?!安灰?,將冰雹打斷的桑樹枝和打爛的桑樹葉剪除,清出園外防病菌感染。過幾天我跟幾位桑蠶組專家就到東蘭實地看下,到時候我會跟你聯系……”不到5分鐘,國家科技特派團廣西東蘭團團長廖先謀在群里答復。
自2022年3月帶領國家科技特派團專家幫扶東蘭以來,類似這樣的實時答復,對廖先謀來說可謂“家常便飯”。一年多來,這位桑蠶專家積極組織省外團員視頻連線主動服務,帶領省內專家奔赴一線、悉心助農,以專業“點燃”老區科技興農星星之火,用敬業助推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廖團長(右三)在田頭指導桑蠶種養
勤“問診” 常牽線
今年3月,科技特派團食用菌產業組副研究員祁亮亮實地走訪廣西東蘭貴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一位技術人員反映香菇新品種出現現蕾過早、菌絲不能完全吃料等問題,祁亮亮留下來與技術員共同分析研判,很快查明“病因”是菌種房通風量過大、溫濕度波動較大,隨即“對癥下藥”,對栽培新基質使用及病蟲害生態化防控、菌種房溫濕度、光照及風量智能化控制等一一給出指導意見。
東蘭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特派團專家注重牽線搭橋,比如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就在特派團肉雞產業組專家的幫助下,與廣西東蘭立騰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牽手”,在飼料加工、種雞養殖、種蛋孵化、肉雞飼養、肉雞加工及銷售方面,接受技術指導和支持。
自2022年3月以來,廖先謀已帶領東蘭團專家到訪東蘭縣各類種養戶、合作社、企業共50余次,實地解決各類技術問題30余個,通過微信群解答問題100多個。
引新品 傳技術
“養了一輩子的蠶,還沒見過這么大個的蠶苗,一條差不多有一支煙長?!睎|蘭縣武篆鎮遠航種養家庭農場負責人陳語堂激動地說。
2022年6月以來,特派團成員蘇州大學司馬楊虎教授數次給東蘭縣遠航種養家庭農場寄來新培育的蠶種“錦繡2號”,并跟進提供相應的配套養殖技術?!斑@個品種個頭大,還不易受病害影響,每標準張蠶種產蠶繭達45公斤以上,比傳統的蠶品種產繭量增加10%以上,我們正在試驗推廣?!彼抉R楊虎教得細致,當地蠶農學得勤快。
今年開春后,團隊成員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吳國良風塵仆仆從鄭州市趕到東蘭,實地觀察引進的兩個核桃新品種長勢情況。東蘭發展核桃產業已有十多年,但因品種和氣候等原因,一直存在落花落果現象,飽受天牛病蟲危害,產量受到影響。鎖定問題關鍵,結合氣候環境因素,吳國良為東蘭篩選引進了美國紅仁核桃及中國紅仁核桃各10株,在當地試種并持續觀測其生長狀況,“一旦真正適應東蘭縣氣候條件,將置換部分原有低產林、推廣新品種?!眳菄急硎?。
截至5月底,科技特派團專家共為東蘭引進相關新品種5個、新技術3項,為東蘭產業提質增效注入了新動能。
強培訓 帶人才
“培訓的內容非常契合實際且全面,像優質桑葉挑選標準、桑蠶防病防蟲方法等,這都是我們在種桑養蠶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感謝科技特派團專家來給我們培訓?!苯衲?月10日,在東蘭縣大同鄉和龍村參加優勢特色產業高效種養關鍵技術培訓后,養蠶戶覃東遠表示獲益匪淺。
為實現科技助農,科技特派團加強對東蘭農技人員、青年農民、致富能手等教育培訓,采取柔性工作方式、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開展技術服務,幫帶培育東蘭本土科技人才,助力產業發展。據統計,2022年以來,國家科技特派團專家通過“線上+線下”形式,以專題講座、現場講解、示范服務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培訓50余次,累計培訓2000余人次,為東蘭培養了一批田秀才、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