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村社共建’項目合作約定,試驗田全年純利潤的40%作為村集體收入,粗略估算今年村集體能增收近10萬元。”近日,在河北秦皇島昌黎縣龍家店鎮,中各莊村38畝綠色蔬菜種植試驗田內,24座大棚馬鈴薯喜獲豐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軍開心地算著增收賬。
據悉,昌黎縣自2022年開始探索開展“村社共建”項目,由村級黨組織負責流轉村民土地,交由縣供銷社下屬的昌黎縣農用物資公司統一開展“耕種管售”全過程管理。2022年全縣托管土地4860畝,為7個村集體分配利潤60余萬元。2023年參加共建的村達到了15個,土地托管面積7200多畝,種植作物也由單一的大田作物向多種經濟作物轉型。昌黎縣農用物資公司總經理邵凱杰介紹,這一茬馬鈴薯畝均產量達8000斤,每畝地純收益達4000元,下一茬準備種植辣椒,每畝地還能再產生3000元的純利潤。
村社共建不僅增加了集體收入,還帶動了百姓就業。截至目前,中各莊村已經為12位長期參與勞作的村民支付了6.5萬元勞動報酬,人均增收近5500元。下一步,昌黎縣還將進一步強化三產融合,探索“電商+直播”“生態農業+休閑采摘”等模式,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力爭用5年時間,使土地托管服務面積達3萬畝以上,覆蓋全縣30%的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