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浙江永康市的歷山風景旖旎,山腳下有個村莊名叫大陳村。走進村口,400多歲高齡的陳氏古祠和荊川古橋映入眼簾,比它們更年長的古樟樹枝繁葉茂。古村落有新姿態,歷史感與現代感碰撞,置身其中,別有洞天。如今,特色民宿、咖啡店、書吧、印染坊……是這些老房子的新名字。
過去的大陳村可不是這番景象。因為地處偏僻,老百姓只能靠刨地求生,以種植葡萄和毛芋等農產品為主,效益比種稻子稍好些,可由于銷路有限,好貨難賣高價,還不免陷入滯銷困境。老百姓收入不高,村集體經濟更是窮得叮當響。
“逆襲”緣于“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讓大陳村開始從歷史中“掘金”。當時,浙江已有不少地方開始發展特色民宿,村“兩委”干部討論,能不能也以此為鑒。可說實話,村里的老房子雖多,卻大多是空心房、危舊房,還有廢棄的豬舍牛舍,既無多少文物價值,也非名人故居。還沒開干,冷水一盆盆澆來:開了民宿,誰來住呦!
老百姓沒信心,村里的黨員干部就先帶頭干。2015年,首批7家民宿開門迎客。在建設初期,大陳村黨支部書記陳建偉就有自己的思考,發展旅游業,并非簡單把城市業態照搬照抄,而是得彰顯獨特的個性之美。因此他倡導,先從“把村子掃干凈”入手,不搞大拆大建,轉而微改造、精提升,依托原有的風貌特色做文章。
這樣的理念引來了同道中人。2016年,永康市第一家主題精品民宿大陳“銅院里”橫空出世,其前身原是三幢荒廢多年的土坯房和豬圈,搖身一變,成了以“銅”元素為主題的生活空間,充滿創意色彩。光聽咖啡吧取名“悟能吧”,“五金”雅集展廳冠以“悟凈坊”,詼諧幽默,又讓人一眼動曉其“前身”。
真正讓大陳村一炮走紅的,其實不止民宿,而是一個廁所,陳建偉稱之為“第5空間”。前四個空間依次為:家庭空間、工作空間、休閑空間和虛擬空間,這里則作為公共空間。緣何走紅?只見其外觀古色古香,一幢青磚小樓,院內水潭清澈,還有錦鯉暢游,廳中懸掛中式宮燈,置以老式桌椅,誰能想到是廁所!
可它又不只是廁所,竟然能購物。在這里五金工藝品、書籍、染布、手工包等琳瑯滿目,還能上網、休閑、閱讀和休憩。別的地方,公廁養護需要錢,這里“以商養廁”,不僅不花錢,還能月入幾千元,成了個“旅游景點”。
有了人氣后,再來鼓勵老百姓參與創業創富,自然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村里因勢利導,為了讓風貌更協調,也避免同質化競爭,先統一從老百姓手里租來農房,再招攬有實力、懂經營的投資商進行修繕和經營,先后打造出“創匠工坊”、“舜耕巷”休閑娛樂、“臨水街”等16種業態。
老百姓干啥?配套餐飲和住宿,還有提供農特產品。目前,全村已有近80戶村民當起了民宿老板,100多處閑置資源得以盤活。當地還組建起“悠游大陳”農旅融合式“共富工坊”,以工坊經濟“水漲”帶動農民收入“船高”。去年,大陳村年旅游人次近50萬,全村80%農戶從事民宿旅游及相關產業,擁有民宿43家,各種業態經營總收入達3000多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0萬元以上。
一村富不算富。本身從發展旅游而言,單村資源有限,因此通過黨建聯建機制,周邊荊州、塘頭、石雅等村資源也被納入其中,并整合附近盤龍谷、虎踞峽等景區優勢,變“單兵推進”為“組團作戰”,帶動周邊農村集體經濟村均增收10多萬元,逐步形成互利互惠、共治共享的農村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