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在家園回蕩,古槐迎萬道霞光,長街三里長,灤水繞村莊……”9月9日,在河北省樂亭縣胡家坨鎮大黑坨村的文化廣場,一臺慶豐收晚會在村歌聲中拉開帷幕,一曲《大黑坨,我美麗的家鄉》,唱出了對偉人的敬仰,更唱出了金秋豐收的喜悅!
大黑坨村慶豐收晚會現場
舞臺上喜悅滿滿,舞臺下碩果累累。大黑坨村1600余畝鮮桃、蘋果喜獲豐收。“今年林果畝產都在4000斤以上,價格穩定,加上冬季棚室果菜的收入,戶均收入能達到10萬元。”村民楊學良自豪地說道。
曾經的大黑坨村荒涼貧瘠。20世紀70年代初,糧食匱乏,村民們一年到頭以高粱、玉米、紅薯等粗糧為主食。李大釗在《此日》一文中倡導的“月異歲新,與時俱進,頁頁連綴,永續無窮”與時俱進精神,成為了大黑坨人砥礪奮進的精神動力。1978年,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村黨支部組織村民每人拿出一分土地,建成占地180畝的集體果園。從搞糧食育種、種地膜花生的傳統農業,到栽植葡萄、蘋果、桃樹的經濟作物農業,再到建果蔬溫室大棚的設施農業,大黑坨村黨支部以集體果園為試驗田,帶領群眾歷經三次農業結構調整,走上了現代農業快車道。為提高農產品品質,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為群眾提供種苗供應、技術指導、生產管理、產品銷售全鏈條服務,發展設施果菜4000畝,成為冀東地區重要的錯季精品果菜生產基地,獲評國家級一村一品專業村。
大黑坨村800畝桃樹喜獲豐收,果農忙著采摘供應市場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傳承好大釗精神,突出黨建引領,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紅色旅游兩大產業,努力建成集紅色教育、綠色果蔬、生態養殖、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美麗鄉村,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談及村莊發展,大黑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范紅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