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部丘陵山區,大量農村受限于地理條件、自然資源等因素,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益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面臨挑戰。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龍王村地處川渝交界,坡多溝深,屬于典型的丘陵山區。近年來,龍王村強化黨建引領,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經濟社會面貌煥然一新。
然而,在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龍王村和其他丘陵山區農村一樣,仍面臨重重困難。一是產業困境。“雞窩地”“巴掌田”的丘陵地貌難以推廣機械化,加工倉儲等產業配套難以有效延伸,導致農業規模化水平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融資困境。絕大部分村集體經濟啟動依賴財政扶持,缺乏市場化的手段,受地方政策影響較大。三是人才困境。丘陵山區村級集體經濟普遍規模較小,難以支撐對專業團隊或人才的供養,而本地農民成長起來的技術人才大多缺乏市場化、規模化的技術和經驗。
筆者調研發現,各個困境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因此,筆者嘗試從不同維度,提出五個層面的發展建議。
在組織層面,堅定不移強化黨建引領。著力選拔有能力、有擔當的人進入村干部隊伍,加強對村干部經濟、管理、農技等方面的培訓。堅持把致富能手發展為黨員,把黨員發展為致富能手。同時,著力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完善村干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對集體經濟的風險防控。
在融資層面,多方并舉吸引資本下鄉。持續投入財政資金完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同時,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全面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創建活動,發揮信用信息服務農村經濟主體融資功能。
在運營層面,強強聯合提升市場競爭力。鼓勵村企合作,實現企業市場化經營管理優勢,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政策、群眾基礎等優勢的互補。同時,探索村村合作,按照村民自愿、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原則,探索村級聯合成立股份制集體經濟企業,打造規模適度、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集體經濟市場主體,實現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發展互促。
在人才層面,持之以恒推動人才興鄉。探索村村聯合聘請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經理人等,或者由鎮級甚至縣級主導聘請,為人才提供待遇保障和施展平臺;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探索職業農民登記評定與工資掛鉤機制;積極引導企業家、專家學者返鄉創業,支持退休專家和公職人員擔任志愿者或技術顧問,幫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在產業層面,全力以赴增強產業效益。著力提升農業附加值,深入挖掘特色資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本土品牌。同時,探索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探索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模式。
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龍王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