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舉行“百千萬鄉土人才工程”區級鄉土人才頒證儀式,表彰一批在實施“百千萬鄉土人才工程”中涌現的先進典型,為676名區級鄉土人才頒證,在全區營造愛才尊才重才氛圍,推動廣大鄉土人才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建功立業。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舉行“百千萬鄉土人才工程”區級鄉土人才頒證儀式。湘橋區委組織部供圖
據了解,今年以來,湘橋區將鄉土人才納入全區人才工作總體布局,在全市率先實施“百千萬鄉土人才工程”。經過前段時間的廣泛發動、層層推薦、嚴格審核、擇優評選、網絡公示投票,共遴選出潮菜師傅、鄉村工匠、家政能手、鄉村和事佬、文旅達人、湘橋老農、茶技師、創業達人、民間藝人、電商達人10類湘橋區鄉土人才。目前,湘橋區已建立起172個村(社區)鄉土人才信息庫,入庫人才10216名;9個鎮(街)鄉土人才信息庫,入庫人才5927名;涵蓋10個不同類型的區級鄉土人才信息庫,入庫人才676名。
當天,湘橋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銳生通報區級鄉土人才評定結果。與會領導為鄉土人才頒發證書,為“潮州市湘橋區鄉土人才協會”授牌。
湘橋區區級鄉土人才、韓東特色產業科創園負責人陳濱深耕電商“沃土”已有6年時間。此前,他在珠三角拼搏多年,懷揣著對家鄉的熱愛,2017年,陳濱選擇回到官塘鎮開始了創業之路。“官塘鎮擁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但是產品缺乏銷路。”如何整合當地特色資源,形成產業鏈,打造特色品牌成為他一直探索思考的問題。在多次外出交流參展與學習后,陳濱嘗試引進電商團隊,創辦了韓東特色產業科創園,結合區域內的特色食品、特色工藝將家鄉的產品推銷出去。目前,科創園已有11戶商家在園區落戶,主要經營銷售的是手拉壺、陶瓷等特色工藝品和潮州牛肉丸、茶葉等當地農副產品。
在湘橋區區級鄉土人才、太平街道開元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朱桂曼看來,“鄉村和事佬”就是要用感情線“縫縫連連”,化解矛盾,把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彌合好,拉近轄區群眾之間的關系。近年來,朱桂曼加強基層治理工作的探索,為轄區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提供“家門口”的活動空間和場所,搭建雙忠廟居民議事廳這一“茶+調解”平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把基層自治延伸到群眾身邊,推進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接下來,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當好‘鄉村和事佬’這一角色,為建設法治湘橋、平安湘橋貢獻一份力。”
“鄉土人才具有深諳地方環境人文、熟悉社情民意、基層經驗豐富等優勢。”湘橋區委書記曾俊喜表示,鄉土人才不僅要努力當好“群眾貼心人”,協助妥善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還要當好“技藝傳承人”,不斷精進技藝技能,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作用,在鄉村風貌管控、鄉村建設工程項目上出謀獻策,把鄉土歷史文化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積極宣傳推介湘橋文旅資源及特色產品,持續提升湘橋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要當好‘致富帶頭人’,圍繞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資金、項目、技術、經驗帶到農村,促進農村產業興旺、農戶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