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天津市武清區著力強化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持之以恒“打基礎、補短板、強優勢”,以黨建為引領,聚力賦能鄉村振興。
強組織,筑牢戰斗堡壘
去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發生后,作為洪水進入天津第一個流經的邵七堤村,黨組織第一時間組織全體村民撤離,災后及時恢復重建。受損的房屋修繕好了,暖氣熱乎乎的,大棚建起來了,蔬菜長出來了……“風雨后我們見到了彩虹。2024年會更好!”鄉親們異口同聲地說。
武清區圍繞優化村級運轉機制,構建了村“黨組織+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架構,建立黨組織對村內各類組織的統籌領導、對各類人員的統籌調度、對平急轉換的統籌協調三項機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增強黨組織聚合力。圍繞壓實責任抓好落實,出臺以村黨組織為統領的“工作指導”,通過區級“督曬促”月度點評、區委組織部科室“半月報”、黨建聯席會等方式,堅持不懈“教方法、壓擔子、增質效”,多維度提升村級備戰應戰能力,在防汛抗洪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增活力,匯聚硬核力量
河北屯鎮李大人莊村計劃對村莊整體環境再升級,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姜男在“鄉村人才振興大院”平臺上進行了點單,很快就和武清區園林綠化中心對接上,由景觀設計的專家來到村里,幫助設計全新的環村景觀帶。張姜男說:“區委組織部推動建設‘鄉村人才振興大院’后,村民有需求就點單,會有專業人才對接,服務更加精準。”
武清區以鍛造堅強有力的鄉村振興生力軍為導向,激勵各類人才在廣闊農村展才華、做貢獻。打造“鄉村人才振興大院”,強化高端人才共享,匯集農業、衛生、教育、文化等領域專家101名,提供服務群眾事項310項,按照“區管鎮用”原則,以基層點單、專家接單的“揭榜掛帥”模式,累計服務群眾4.3萬余人次。錨定“兩委”干部關鍵少數作用發揮,圍繞明職責踐承諾、察民情訪民意、曬成績做表率等五個方面,組織開展“頭雁領航 干事創業”主題行動,持續釋放“頭雁”效應,先后涌現出“跑腿書記”寇之明、“全國十佳農民”劉天民等一批優秀領頭雁。注重加強農村青年干部隊伍建設,深化“三名導師”“駐村夜話”“片區比學”典型做法,突出四季主題,打造“武愛你”關愛品牌,先后選樹推廣34名基層擔當作為先進典型。
添動力,激勵干部擔當
集裝箱養魚、無土栽種鮮食黑木耳、高濃度山楂飲品,深加工蝸牛、小龍蝦等預制菜,這些涉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業項目,匯聚于武清區“福運武清”農業公園。2023年3月,“福運武清”都市農業公園認證啟動,目前已累計簽約項目36個,總投資50.9億元。
武清區以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開發建設為契機,將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鍛煉培養,創新鎮街科級崗位面向區直單位“逆向遴選”等做法,累計向涉農鎮輸送280余名在鄉村產業、村莊建設、新型城鎮化等領域有專長的優秀年輕干部,通過組建黨員攻堅組、跨村聯建、黨建聯盟,打造“福運武清”都市農業公園。探索推行及時獎勵辦法,分批次對鄉村振興、防汛抗洪、高質量發展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133名個人和6個集體給予嘉獎和通報表揚,激勵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奮勇爭先。堅持黨組織統領、“兩委”干部帶頭、黨員群眾廣泛參與,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打造形成“小兔拔拔”“小鵲登枝”“小熊掰掰”等系列“萌寵”果蔬品牌,實現聯農帶農標準化種植7萬余畝,全力促進強村富民。
通訊員 楊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