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我來到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均禾街道石馬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初下村時,一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前輩對我說:“別把村里當成鍍金的地方,要沉下心去多看多學多做,趁年輕,大膽放開手腳干,好好學習怎么做群眾工作。”
這句話我牢記在心。半個月后,我已經走遍了石馬村的每條小巷,遇見在巷口的阿婆也會笑著來上一句蹩腳的粵語“阿嫲,早晨”,她們的回應從最初的疑惑到后來的“來我家食飯”,并用“廣普”親切的問我住在哪,這份質樸的感情表達讓我心里暖洋洋的。
閑暇時,我經常主動請教本地同事“老廣文化”,當得知“老廣”喝茶時,一般用手指輕叩三下桌面以示感謝,并且叩的次數越多表示越尊敬。有次去一位阿公家,他因為在巷內堆滿廢品而被街坊投訴,阿公沒好臉色地給我們倒茶,我一直輕叩桌面,后來他終于憋不住笑了:“這個靚仔是外地人吧,叩這么多下!”這個插曲讓后面的交流順暢了許多,我拿出提前準備的某地廢品站著火視頻給他看,并詳細解釋了廢品堆積的安全隱患,最后幫阿公聯系回收站當天回收,還表示從村委為他申請一個滅火器放置在顯眼處,阿公一邊給我塞黃皮,一邊笑著說“別嫌棄,這是自己種的,得閑來飲茶”。這件事的順利解決讓我切身體會到,做群眾工作,真情真心才能換來實效。
由于村里工業廠區和檔口攤販多,用電用氣的消防隱患大,每年總會發生數起火災,一直讓大家頭疼不已。在和村干部走訪宣傳防火知識時,我們收集各方意見,廣泛推廣智能煙感設備,由于村里流動人口多且住戶白天需要工作等原因,總有“最后一公里”難以覆蓋到位。后期,我積極推動召開相關會議,明確各類場所煙感設備安裝數量,依據房東房屋面積和租戶租期合理分攤費用,我負責對接公司報裝設備。這一棘手事辦成后,我從居民口中的“靚仔”變成了“阿剛”,大家的滿意就是對我的最好認可。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里每項工作都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容馬虎。廣州一年當中天氣悶熱天氣居多,易滋生蚊蟲。今年的登革熱病毒鬧得尤其兇,近半年來,我每次走訪都會順帶向居民宣傳登革熱防范知識,耐心的解釋其感染癥狀和應對方法,想方設法加深其重視程度。在10月份登革熱嚴重期間,我和村干部一起清掃積水,消毒滅蚊,手中的掃把和噴壺變成了我們的“武器”,雖然勞累卻成就感滿滿。
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到了年底,自己從剛來時不敢串門、不懂粵語、不會辦事的“三不靚仔”,變成了笑飲百家茶的“阿剛”,那份從村民、住戶心中得到的信任,讓我深刻領悟了“到基層去,為人民服務”的意義。
易紹剛
易紹剛(右二)與村干部走訪村民。(石馬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