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忙著花橋水利樞紐工程的征遷,今年全國兩會我的建議也是關于征遷工作。”不久前,記者見到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黨委書記雷燕琴時,她正忙著收集村民們對搬遷工作的建議。
樟坪畬族鄉是一個“掛”在山上的鄉,山高路陡,平均海拔近千米,整個鄉只有4000多人,居住點分散。花橋水利樞紐是江西省鷹潭市重要水利工程,直接影響鷹潭市100多萬人口飲用水問題。因工程需要,雷燕琴負責樟坪畬族鄉黃思村218戶、1000多人的搬遷工作。“這個村子情況比較特殊,30%的村民之前已經搬遷過兩次,他們已經搬‘累’了。”雷燕琴說。在走訪中雷燕琴了解到,因國家工程建設多次搬遷和頭次搬遷的補貼標準相同,一些村民認為應該對多次搬遷戶給予政策傾斜。
為了拿出接地氣的建議以及可執行的搬遷工作方案,雷燕琴一方面調研學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同時帶領鄉鎮干部多次召開會議,邀請村民代表參與討論;進村入戶了解村民們的意見,村民反映的問題記滿了筆記本。
目前,黃思村已有212戶村民完成了搬遷簽約工作,但是雷燕琴絲毫不敢放松,“搬遷是第一步,還要讓村民住得下、過得好。在建設過程中留足二期用地以及產業規劃用地,同時配套學校以及衛生點,讓村民的生活越過越美。”她說。
舊村要騰空、新區要建設、產業要發展……因水利樞紐建設需要,原本村民生存、耕作的土地將被淹沒大半,如何為村民謀劃新的增收渠道?雷燕琴正在謀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