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婷(右一)走訪村民
“您好,我叫艾婷,是剛來咱村的選調生村官。”2019年9月,作為一名選調生,我來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養賢鄉山河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當我用普通話向村民自我介紹時,村民反問我“‘選調生村官’是個什么官?”我一時愣住不知如何回答。在場的村干部替我解圍,“她是剛來咱村的大學生,以后有事可以找她。”就這樣,我開始了全新且陌生的駐村生活。
為了快速拉近與村民的距離,我盡力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村民到村委會辦事,我就給他們倒水、搬凳子,做好記錄;一有空閑,就到農戶家走訪,了解他們的想法,順帶給孩子輔導作業,幫著把家禽、雞蛋、銀魚干等掛到網上賣……
印象特別深刻的一件事是,為防控新冠疫情,2020年初,在村口的簡易帳篷里,村干部和黨員、志愿者一手拿著返鄉人員排查本、一手拿著體溫計和消毒水給來往車輛消毒、登記。多少個日夜,他們都沒有合過眼,春節也顧不上與家人團聚。村書記雙眼通紅,嗓音沙啞地說,“村子安全了,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這句話瞬間讓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一股敬意油然而升。于是,我也主動放棄假期,正月初二就回村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山河村靠近水陽江旁,是一個傳統的漁民村。因為長江實施禁漁,禁捕退捕工作是村干部面臨的最棘手難題。要讓漁民轉產上岸,他們一時間難以接受。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地小姑娘,入戶宣傳時吃了不少閉門羹,好幾次委屈地偷偷抹眼淚。但想到,要讓他們日后生活有保障,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漁民總體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除了捕魚沒有一技之長,轉產就業實屬不易。于是,我調整工作方法,帶著他們到附近的高新區企業尋找合適崗位,不曾想被企業一口回絕。就在大家失望而歸時,我突然想到,“我們自己找不到,可以尋求專業人員幫忙”。隨后,我聯系了區人社局,組織了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同時向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漁民推送各類崗位信息。目前在勞動年齡范圍內的漁民全部實現就業。
“我們老兩口捕了一輩子魚,今后該如何是好?”漁民章榮財望著曾經賴以生活的江水嘆氣道。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上岸后,他們著實閑不住,怎么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時正值青蝦養殖基地發包租賃,我首先想到這些漁民,便積極引導他們養殖生態青蝦。為了傳授養殖技術,在30多度的高溫天氣,我們在戶外開展了數周的退捕漁民水產養殖技能培訓。如今,章榮財夫婦養殖青蝦88畝,年凈收入8萬元。
2020年7月,連續降雨導致山河村遭遇洪澇災害,掛鉤組村民石光彪家的66畝青蝦養殖基地全部被淹。漁民退捕轉產第一年便遭如此打擊,石光彪萬念俱灰。我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聯系了湖商村鎮銀行經理,到他家了解災情,當天便幫石光彪提交了貸款申請,次日20萬元創業貸款成功到賬,兩年免息貸款讓石光彪看到了希望。如今,看著滿塘的青蝦、螃蟹,石光彪感慨:“多虧小艾當時聯系銀行,讓我度過最困難的日子!”
現在,村里的干部對我說,“你剛來的時候,我們覺著你是上級派來的,又是個女娃娃,做做樣子鍍個金唄,想不到你還挺能吃苦、挺能干。”如何做好農村工作?我曾經思考過,如今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帶著真情走到群眾身邊,帶著溫度走進他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