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中)入戶走訪
2019年11月初,作為廣東省委統戰(zhàn)部定向招錄的選調生,我懷揣著對農村工作的熱情與好奇,來到韶關市新豐縣梅坑鎮(zhèn)長江村歷練,擔任村書記助理。一轉眼快兩年了,期間遇到的挑戰(zhàn)、付出的努力和點滴思考,給青春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變身“局內人”
到村伊始,一心想大干一場的我,卻迎面被“潑了冷水”。我發(fā)現,在工作分工上,村里只是讓我協助幫扶工作,一度就像個“局外人”。
為爭取主動,我積極找村書記領任務、挑擔子,和村“兩委”干部交流,慢慢熟絡之后,一位村干部終于對我“掏心窩”了,他說:“你們城里的年輕人,特別是省里的選調生,到村里來不就是‘鍍金’嘛,很快就會回去的,村里的事就不用多操心啦!”
原來,問題出在村干部對選調生駐村工作的刻板印象上。于是,我向他們解釋了選調生駐村工作的政策和要求,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村書記終于安排我和其他“兩委”干部一起,走訪調研農戶、協調土地糾紛、推進人居環(huán)境整治、參與人口普查等等。我也獲得了村民“這個年輕人踏實接地氣、能干活”的評價,從“局外人”變成了“自己人”,打開了駐村工作的局面。
實干解難題
在村里工作一段時間后,我真實感受到,每一條幫扶記錄背后,每一個欲言又止的神情背后,都有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
村里的羅大爺給我印象最深。他今年60歲,兒子早年失聯,兒媳身故,上有患病的86歲老母親,下有患小兒麻痹癥的10歲孫子,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2019年11月底脫貧出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入戶走訪時,我察覺到羅大爺情緒低落、神情焦灼,原來受疫情影響,他家種的砂糖桔賣不出價格,羅大爺擔心價格繼續(xù)走低或是砂糖桔爛在地里,急得吃不下睡不著。
經過多次上門分析利弊,羅大爺接受了我的建議:趁價格還算平穩(wěn),趕緊把砂糖桔賣了,落袋為安。隨后,我和村干部立即跟進,幫羅大爺采摘砂糖桔,并協調好采購車輛。半年之后,羅大爺總是念叨這件事,心懷感激。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夜深人靜之時,翻開民情記錄本,我總是感慨萬分。常言道,“進家門易,進心門難”,把群眾放在心里,躬身實干解難題,群眾自然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思考促提升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如何提升工作效能,是我駐村期間不斷思考的問題。
我發(fā)現,村干部對常用辦公軟件普遍不熟悉,在填報數據、整理資料上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為此,我結合具體工作,和村干部分享了電子表格中常用的快捷操作等方法,不僅減輕了他們的工作焦慮,還省下更多時間用于入戶走訪、服務村民等。
針對農村人口流出較多,基層人才相對匱乏問題,我提出了通過建立黨員檔案庫、搭建人才庫、談心談話全覆蓋等方式,進一步建強農村黨組織;通過摸清鄉(xiāng)賢底數、建立鄉(xiāng)賢數據庫、成立鄉(xiāng)賢會等方式,集聚鄉(xiāng)賢智慧和力量,把他們回報家鄉(xiāng)的熱情轉化為具體實踐等建議,得到了村書記的支持。今年6月,村黨總支推薦我為梅坑鎮(zhèn)優(yōu)秀共產黨員。
我在長江村的時間是有限的,但長江村父老鄉(xiāng)親帶給我的所思所悟,會一直陪伴、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