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右)入戶走訪。
2020年11月,我來到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丁字灣街道翻身垸村鍛煉。近一年時間,以翻身垸村為樣板,我心目中對于絕大多數鄉村發展的路子、未來的樣子有了膚淺的思考。
在生態宜居上下功夫
“今年街道提出要進行‘十美’創建,整體提升村容村貌。”在屋場會上,村干部說,村容村貌是村民的臉面,村莊美了,村民的精氣神也就上來了,并帶頭承諾整治門前屋后的環境衛生。村民們圍繞村道、河塘、屋場、村民小組如何整治競相發言,“提質改造的費用太大了怎么辦”“我們還是義務投工投勞嗎”……針對大家提出的具體問題,村書記和我一一耐心地解答。
如今,堆滿泥土雜物的拐角墻根,成了各式各樣的籬笆墻;廢棄的教學樓,成了傳承紅色基因的黨性教育基地;荷花塘邊圍滿了前來采購荷花蝦的貨車……各式各樣的新景觀,構成了我對翻身垸村的全部印象。隨著人居環境的穩步提升,萬家場道路、高葉坡小區、紅色初心教育基地脫穎而出,獲得了“最美村道”“最美小區”“最美實踐站街道”榮譽稱號。
村子的變化讓我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在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的過程中,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在社會治理上找新路
初來乍到,我就聽說翻身垸村是一方充滿紅色印記、有著光輝革命歷史的熱土。
2019年,翻身垸村借助街道實施“一村一特”建設契機,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傾力打造集教育培訓、黨員活動、居民議事、結對共建、志愿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紅色智慧生態圈。“生態圈”建成后,村黨總支經常組織黨員群眾在這里開展實踐活動,我在跟村干部聊天時,他們滿是自豪地說,“‘萬人大清掃’活動,已經義務投工1000多個了,志愿服務項目也陸續開展起來了,大家的積極性特別高!”
村干部的話,帶給我思考。“共建共治共享怎么做”“振興鄉村路徑怎么走”,曾經無數次討論的話題,翻身垸村“生態圈”讓我找到了答案。在基層,調動群眾積極性,深化平臺成果運用是門大學問。
堅持黨建引領,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關鍵所在。把黨建引領內嵌于鄉村治理的各環節、全過程,就能夠把廣大基層黨員和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確保鄉村振興收到實效。
在產業發展上做文章
前幾天早上,我路過潛彬小龍蝦產業園,蒙蒙的霧氣還未散開,這里就已經十分熱鬧了,人氣“爆棚”!
最初來望城的時候,我只知道喬口鎮有一個小龍蝦養殖基地,殊不知我們翻身垸村也有一個這么大的養殖基地。跟這里的負責人易彬聊天時,他說今年銷售額預計達到500萬元。這兩年,他還通過免費培訓技術及銷售服務,帶動本地村民參與龍蝦養殖,吸收周邊零散用工3000多人次。“今年,我們將著力打造產業振興新樣板。”
鄉村要通向未來,必要有人開拓。打造新的產業升級引擎,既需要“老村民”們因地制宜找準出路,也需要像易彬這樣的“新村民”加入,并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城鄉互動要素、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鄉村產業生態的自我循環。做優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壯大集體經濟,需要每一個“新老村民”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