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冉(前)和村民一起清理淤泥。
2020年9月,我從河北邢臺來到河南鶴壁,成為淇濱區金山街道許溝村村主任助理。摸爬滾打一年多,如今我已從稚嫩學生,變成“接地氣”的青年干部,曾經的迷茫困惑在一天天的實干與收獲中轉化為前行動力。
許溝村位于金山西麓,是《白蛇傳》的起源地。依托淇河國家濕地公園、許溝溫泉等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許溝村不斷完善服務設施,打造了火山觀淇、親水棧橋、羅貫中隱居地等“許溝八景”,吸引了眾多游客。
游客來了,許溝村的“面子”要過得去。不少村民喜歡在家門口種菜、堆放雜物等,影響了村莊整體美觀度,也不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許大娘,咱們把家門口拾掇規整,我再去給您申請幾棵高桿月季,整得漂漂亮亮的,咱家民宿不是更能吸引游客嘛。”為了把思想工作做到鄉親的心坎上,我事先對他們的脾氣性格悄悄做了小調查,再以此為參考制定個性化勸說方案,順利完成了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
如何進一步打響許溝村的知名度?我遍訪全村商戶,實地拍攝、搜集資料,申報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鄉村、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又動身前往桑園小鎮、龍崗人文小鎮等地考察,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與專家學者探討許溝村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等產業的發展方向。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持續不斷的努力下,目前,許溝仿古商業街上的淇山尚園農莊、精品民宿、靜深民俗館、果酒坊等十余個文旅產業項目已投入運營,以纏絲鴨蛋為龍頭的淇河三珍、許家溝果酒、桑葉茶、酸棗葉茶、鹵鴨子、石磨雜糧等一批產品陸續面市。
去年7月下旬,河南省遭遇強降雨,降雨強度遠遠超出排水溝的承載量,洪水沿著許溝村主街道,向整個村莊漫延。洪水中,我挽起褲腳和村“兩委”干部一起轉移受災群眾,挨家挨戶排查是否有所遺漏。村民黃玉平家被洪水阻擋,大門無法打開。危急時刻,我和村書記蹚過半米深的洪水,奮力打開大門,幫全家人安全轉移。如今回想起來,心中還有些后怕,但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是會義無反顧。
洪水過后,許溝村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淤泥,我拿起鐵鍬,與村民、黨員志愿者們一起清淤。手里的鐵鍬看著不重,但對于瘦小的我來說,要把淤泥一點點鏟進車里,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晚上回到住處,我才發現手上磨出了血泡。不過,開心的是,通過那幾天一起干活,讓我和鄉親們更親近了一層。“這個妮兒,真是中啊!”鄉親們的肯定,讓我心里美滋滋的。
春節前,我買了米、面、油等,看望村里29家困難戶。90多歲的黃爺爺癱瘓在床,失去了行動能力。剛到村時,我就和村干部為其辦理了殘疾人證。看見我來,黃爺爺非常激動,嘴里不停地念叨著感謝。村里有些殘疾戶日子過得比較困難,我一直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前段時間,我積極聯系培訓機構,為村里殘疾戶統一開展廚師勞動技能培訓,讓他們學會中式面點制作等,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
基層工作常常“白加黑”,再加上疫情影響,我數月難以回家一趟。有一次給媽媽打電話,竟忍不住哭了鼻子,媽媽鼓勵我說,你現在的工作很有意義,是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事。最近一次打電話,媽媽告訴我:“妹妹馬上研究生畢業,她說要以你為榜樣,像姐姐一樣報考選調生,深入基層為群眾做實事。”媽媽的話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我明白,只有繼續努力才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