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海蘭江畔。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光東村,沿著田埂走進稻田,同田間勞作的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總書記說,中國有13億人口,要靠我們自己穩住糧食生產,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總書記指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
玄杰介紹村子產業發展情況
7年多來,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我們成立合作社,探索“鴨稻共生”“稻田養蟹”等綠色發展模式,全村171公頃水田全部納入質檢系統,24小時監控水稻生長。我們還創新實施了“共享稻田”項目,把大米加工小作坊升級成為日產100噸大米的標準化生產車間。我們拿到了全國有機大米種植科普示范基地“金字招牌”,榮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多項榮譽,鄉親們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產業富了,村子也有錢投入了,美化、綠化、亮化工程一個接一個,全村234戶都安裝了水沖式廁所,村民們冬天可以在家里洗熱水澡,大家都說現在的生活不輸于城里人。今年7月14日,航天員劉洋還在太空展示了我們村的新貌圖片,讓全村人倍感驕傲。
今年,我們還投入1000萬元建設稻田親子樂園,吸引游客來光東村,有看、有吃、有玩,沉浸式體驗我們朝鮮族村的民俗風情。作為光東村的“當家人”,我的微心愿有兩個:一是把大米產業做得更好、規模做得更大。二是跟旅游公司合作,把60家特色民宿以委托經營的方式流轉出去,每年再從旅游上為村集體增收。未來,村子將靠大米、旅游“兩翼齊飛”,讓村民們的日子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本報通訊員 張昊
本報記者 聶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