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全國人大代表、農民作家馬慧娟一早來到村民家中走訪。“很快要去北京了,想在兩會前跟大家多聊一聊,看看大家的日子好著嗎?有啥發展建議?”馬慧娟說。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安置區,安置了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遠途移民。從西海固黑眼灣小山村走出來的馬慧娟如今是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村民,也是寧夏婦聯兼職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通過數百萬字的創作,她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寫了人生。作為連任代表,今年是馬慧娟履職第7年,她專為兩會調研記錄所用的筆記本,也開啟了第7冊。
20歲那年,馬慧娟依靠移民搬遷政策,走出了西海固的小山村,搬遷到紅寺堡。當時生活條件艱苦,但她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讀書和寫作。隨著一個又一個作品被發表,她成了遠近聞名的“拇指作家”。2018年,馬慧娟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23年,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農民出身、從小在驢背上長大,馬慧娟的質樸本色,始終未變。
去年兩會期間,她將寧夏的“攢勁”女性力量作為重要建言,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從北京回到寧夏后,馬慧娟做得最多的就是兩會精神的宣講工作。在黨政機關、學校、村委會、田間地頭,她整整宣講了一百場次,聽眾人數超過2萬人。“兩會是什么?兩會干什么?”“人大代表是怎么選舉產生的?”“寧夏團的代表們提了哪些建議?做了哪些事情?”……面對廣大群眾,馬慧娟把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出來,讓最基層的村民百姓也能系統全面地了解全國兩會精神。
寫作也是馬慧娟履職的一部分。去年一年間,她筆耕不輟撰寫了兩本書,其中之一是結合個人經歷撰寫的《我當代表這五年》,另一本是兒童文學《飛起來的村莊》,通過兒童的視角,講述寧夏移民搬遷的故事和脫貧攻堅成果。
作為農民作家,馬慧娟跑遍了紅寺堡鎮各大村落,誰家添了個牛犢,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啥時候能把大醫院搬到咱鎮上來……每一位鄉親的話,她都認真記錄下來,時間長了,筆記越記越多,故事越寫越精彩。為讓文化惠及更多婦女兒童,在玉池村,馬慧娟依托村上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立“泥土書香讀書社”,將一眾姐妹發動起來,參與讀書、創作。同時進行一些技能培訓,如直播,將讀書社變成普法宣傳、交流學習的平臺,并向周邊村莊輻射,以點帶面嘗試設立分社,用書香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讓受益家庭越來越多。
全國兩會在即,她專程趕到幾家養牛大戶家中,詳細了解致富經驗、發展瓶頸。她發現,鄉親們對當前人居環境、就業政策挺滿意,但是作為全國最大的單體易地搬遷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征程上,紅寺堡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找準“土特產”發展路徑?黨員干部們對此聊得很多。怎樣才能助力紅寺堡區高質量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大伙都關心的事,馬慧娟記在本子上,帶到北京去。
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