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劉真銳到江西省瑞昌市洪下鄉洪下村擔任第一書記,他俯下身子,邁開步子,干出路子,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努力發展產業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道路,唱響了鄉村振興洪下聲音的美麗樂章。
興產業 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劉真銳(右)和村書記柯亞珍在養殖基地撿鴨蛋。受訪者供圖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作為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屬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的一名機關干部,劉真銳剛到洪下村的時候,看著存不住水的土地和留不住人的村莊,他經常犯嘀咕思前想后的找出路:村里的老人都養了雞鴨,為什么不從最簡單的養殖入手?了解到瑞昌市正在打造以禽蛋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產業,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前往南昌、豐城、德安、隨州、孝感實地調研,最終確定了項目。
開荒山建鴨棚、修水路搭電網、跑項目爭資金,耗時大半年建成了2座現代化的養殖大棚,當年村集體收入就從不足10萬增長到突破100萬。他還通過打造產品向打造產業轉變,在養殖和種植2個方向上同步發力,從旱鴨養殖到肉牛養殖,從高標水稻到棉花種植,4個項目同步推進。
“今年我們將繼續新增2個養殖棚,旱鴨飼養量將達到2萬羽,肉牛二期即將上馬,倉儲、冷鏈都在謀劃當中,這些都將拓展產業升級,轉化增值。”洪下村書記柯亞珍說。
辦活動 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我想走出大山到城里去看一看,劉書記你能不能帶我去?”脫貧戶子女姜楠說道。洪下村是“十二五”脫貧村、“十四五”重點村,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走出大山去城里看一看是孩子們質樸的夢想。
通過聯系教育、旅游有關部門并向幫扶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申請資金,2023年六一兒童節,劉真銳帶領洪下小學50多名師生走出大山來到海洋公園,孩子們興奮地早早就起了床,背起小書包,坐上大巴車,一路歡歌笑語。
海洋公園的大門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孩子們一進入就被眼前繽紛的世界所吸引。他們看到了形態各異的珊瑚,色彩斑斕的熱帶魚,還有悠閑游弋的巨型電鰩。最吸引孩子們的還是海豚表演,當訓練師與聰明的海豚互動時,孩子們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他們不僅在快樂中學到了海洋知識,也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中餐孩子們吃了漢堡和薯條,他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和滿足。
三八婦女節團建、七一參觀烈士陵園、重陽節老年運動會、三講一評感黨恩頌黨情、鄉村振興春節楹聯大賽、短視頻大賽……精彩紛呈的活動經常在洪下村開展,通過辦活動與鄉風文明有效結合起來,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還有效傳遞了鄉風文明。
做實事 開創鄉村振興新高度
洪下村省道及村道兩側安裝了400盞路燈。受訪者供圖
“劉書記,自從裝了路燈后,我晚上也能出來走一走了。”洪下村老黨員柯玉華說,百姓之事無小事,切實為民辦實事是劉真銳始終記掛在心頭的大事,洪下村下設10個村小組,全部沿省道立肇線建立,來往車輛眾多,由于沒有路燈,大路小道基本上是黑乎乎一片,安全隱患較大。了解到群眾的需求后,他兩次提交可行性報告,用兩年時間給全村安裝了近400盞路燈。
為了解決洪下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每年的項目申報期間他都組織組長、村民代表、黨員進行座談,把項目的申報權利交給村組,由百姓票選出急難愁盼亟待解決的基建項目,再由村委會和工作隊統籌考慮、分步實施,項目資金采取銜接資金出一點、幫扶資金幫一點、群眾自籌湊一點的方式。3年來新建、拓寬村級道路5條,維修山塘水壩4座,修建灌溉水渠3000米。實施新農村人居環境改造3個村,拆舊房屋59棟,對175戶自來水、廁所進行改造。在自然村層面鋪設瀝青路面1500米。
通過有事先商量、鄉村夜話等議事方式,討論通過了紅綠燈信號工程、衛生積分制以及村級路燈等多項民生實事。每一次解決群眾痛點難點的過程,都是群眾對黨擁護加深的過程。“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帶來的榮譽感和獲得感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劉真銳說。(江西省委組織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