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明時,讓我們從心底獻上心香一瓣
邱海鷹 攝
人間四月天,又是一年清明時。
緬懷,是清明節最正確的打開方式,一張張逝去的面孔總會不斷被想起——我們追憶逝者,感悟生命,思考人生的價值。每一次緬懷,都是與生命的對話。
這是一組驚心動魄的鏡頭,關于奉獻,關于犧牲。在清明這一天,讓我們共同追憶和緬懷因公殉職的扶貧干部——
2018年6月29日下午4時16分,云南昭通大關縣玉碗鎮人大主席王文貴在工作群里發了一張玉碗鎮遠眺景色和兩張走訪貧困戶照片。誰也不會想到,這成了他生命中發布的最后3張照片。12分鐘后,在老街村葫蘆口社核查完扶貧茶和烤煙產業返程途中,他們乘的車墜下數百米山坡,王文貴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去世,生命的時針停在了38歲。他留給同事的話是:“我是不行了,工作也只有你們來干了。”
2018年8月18日下午5點多,臺風“溫比亞”肆虐安徽宿州,暴雨滂沱。埇橋區支河鄉路湖村駐村扶貧干部曾翙翔驅車趕往王海孜自然莊排查貧困戶受災情況,車被雨中垂落的電線掛住,他下車查看時不幸觸電遇難,生命的年輪定格在了29歲。他留給世間的最后一句話是,遇難半小時前發在扶貧隊微信群里的“大家堅持住,馬上就要完成排查任務了,謝謝大家的努力。”
2018年12月16日下午,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28歲的復原鄉雅洋村第一書記吳應譜和他新婚燕爾的妻子、23歲的大椿鄉大楊村駐村干部樊貞子一起走訪貧困戶,途中車輛突然失控墜河,吳應譜、樊貞子及其腹中兩個月的胎兒不幸溺水遇難,生命永遠留在了扶貧路上。當救援隊員打開汽車后備箱,發現里面還有3只土雞——它們是樊貞子朋友圈最后一條信息的主角,她打算幫貧困戶將土雞賣往縣城。
萬家燈火,炊煙裊裊。有些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留下了一座座精神豐碑,鼓舞激勵著后來者前行。
這些用生命記錄下的鏡頭,將基層干部的奉獻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過去的一年中,1000萬貧困群眾脫貧,這個令世界震驚的數據背后,是他們默默付出的身影。他們揮別小家的親人,駐扎在貧困的村寨,行走在崎嶇的路上,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鋪就了群眾脫貧之路。
駐村的事務瑣碎繁雜,他們堅守的崗位看似平凡,可他們的生命閃著光,奉獻之光。成千上萬星星點點的光芒,匯聚在一起,成為耀眼的火炬,終將照亮貧困的鄉村,溫暖那里的鄉親。
逝者已矣。追憶,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在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上,扶貧干部們初心如磐、步履堅定。逝者的英魂激勵所有人,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上不忘初心,接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