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靠搞影視、賣風景來賺生態錢!”5年前,我第一次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提出了自己的“幻想”。想不到5年后,寺口村竟然真的崛起為橫店外景地的新秀,成了全市影視旅游產業的一張金名片。
寺口村游人如織。孫俊 供圖
寺口與影視結緣是一次“巧合”。寺口村位于永康、東陽、磐安、縉云四地交界處,村民多以種植蔬菜為生,2014年前村里連條環村水泥路都沒有,但村子距離著名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僅15分鐘車程。2014年7月,《游擊英雄》劇組在橫店拍攝,因場地條件不符,急需在附近找一處有樹林有小溪的外景拍攝地。機緣巧合下,劇組找到了寺口村,村口正好有一整片樟樹林依溪流而生。自那之后,幾乎每天都有劇組來拍攝。
村里嗅到了創業商機。“何不把影視旅游當做一條出路?”我們就像發現“新大陸”一般,一頭扎進了影視旅游圈。我帶著村兩委干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眾籌1043萬元成立影視文化公司,并從村民手中流轉出一批閑置土地相繼搭建了東林小院、存香堂等一批室外拍攝景點。
事情并非一帆風順。影視公司成立初期,一些土地被流轉的村民,因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勞務輸出途徑,加之外景地拍攝租金上漲,生起了“紅眼病”。“從我們手里低價租走,卻收那么高租金,還害我們丟了飯碗!”不和諧的聲音在村民間蔓延開來,甚至有小部分村民阻礙劇組拍攝。
董良彪(左)在影視商業街工地現場辦公。孫俊 供圖
必須讓村民盡快找到屬于他們的一席之地。我帶著村兩委干部頻繁來往于橫店影視公司和各個劇組,一次和劇組導演閑聊,得知來西溪鎮拍攝的劇組到橫店招募群演,因一天之內需要參與多個劇組,往往不愿意到西溪來。可以組織村民當群演,這個念頭讓我興奮不已。
回到村里,我就忙活開來,找專業的表演指導老師、成立群演培訓公司、尋到合作劇組輸出人力。漸漸地,群演市場在西溪鎮從最初的幾個人逐漸發展壯大到8000多人,小到幾歲幼兒,大到80多歲老人,甚至連農戶家里的狗、牛、馬、雞等也參與到了拍攝中,出場費從200元到1500元每天不等。
5年時間,一個以寺口為中心、輻射周圍8個村莊的影視拍攝圈應運而生,《寂寞空庭春欲晚》、《羋月傳》、《花千骨》等300多個劇組被西溪鎮原生態的美景所吸引,前來取景拍攝。僅2018年全年,就實現場租收入465萬元,占全鎮場租收入的65%,累計接待各地游客近60萬人次,最多時單日接待7個劇組拍攝。
隨著影視元素的不斷植入,魅力顏值不斷提升,寺口成了“影視網紅村”。為了進一步打造“留得住人”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我們啟動了村民期待已久的農房改造工程,同時規劃用3到4年時間打造一條兼具影視拍攝、旅游購物、飲食住宿、文化創意等新興業態的特色精品商業街。這項工作的推動已經帶動村里盤活500多萬元的集體資產。更讓人期待的是,待這項工程全面完成,預計集體經濟收入將翻一番,進一步實現強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