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開成(左)在泥沛社區指導農業生產。
連線對象:梁開成 (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黨委書記)
“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學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黨委書記梁開成深受鼓舞,表示將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書寫“不負人民”時代答卷。
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從江蘇鹽城移駐盱眙縣黃花塘,為發展鞏固蘇、皖、浙東等敵后抗日根據地,奪取抗戰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新的趕考路上,必須弘揚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鐵軍精神’,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梁開成介紹,黃花塘鎮根據本地實際,以“有滋有味好生活、多姿多彩黃花塘”的美好愿景回應群眾期待,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當好奮斗新時代的“答卷人”。
推動紅色文化多姿多彩,豐富精神營養。“三載黃花千棵柳,一塘碧水萬年情”。黃花塘鎮千棵柳村等地,至今還流傳著陳毅和夫人張茜贈送周姓人家小兒子結婚大紅門簾賀禮、張云逸大兒子雪天把棉襖脫給鄰居孩子穿、黃花塘乳娘們喂養作戰科長譚知耕女兒譚曉雯、新四軍戰士幫助老百姓整修房屋種稻收麥等動人故事。為進一步講好鐵軍故事,黃花塘鎮將以新四軍軍部紀念館為基礎、黨校為支撐,規劃建設新四軍文化產業園、鐵軍干部學院、恩來干部學院盱眙分院,達到萬人規模的培訓能力,讓紅色資源豐富干部群眾的精神世界。
推動綠色發展多姿多彩,形成富民產業。依托8萬畝“蝦稻共生”產業基礎,良好的山水田林自然生態,把田園建設成花園、茶園建設成景區,努力打響“黃花塘龍蝦香米”“雨山茶葉”“老鵝一條街”“魯冰花小鎮”等特色產業品牌,讓好田產好米、好米賣好家、好家出好價,形成黃花塘“有蝦有米有老鵝、有花有茶有風景”的鮮明特色。積極開展百億凹土掘金行動,依托鎮內大型優質凹凸棒石礦產資源,加快開發利用,讓獨特的“黃金資源”產生豐厚的富民效益。
推動創新發展多姿多彩,增強創富動能。著眼南京理工大學盱眙校區等一批關鍵性項目,規劃建設寧淮特別合作區協同發展區,推動人才集聚和群眾務工就業。著眼南京農業大學盱眙基地建設和省農科院長期友好合作,服務建設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實驗室,爭取好品種率先落地、好技術先行生根,讓本地群眾先行享受技術創新、品種創新、模式創新成果,構建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著眼南京等地高校院所,開展校地合作,開設“革命老區日間課堂”,吸引更多創新資源涌入。
推動民生改善多姿多彩,提升幸福指數。以真摯情懷促進群眾增收,一方面通過加快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創業機會,另一方面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銷、推動農民富,對困難群體重點關注、時常關心、及時關懷。以務實舉措改善人居環境,避免邊遠鎮區邊緣化,協調提升鎮區功能設施和新型城鎮化水平。以高標定位提升社會治理,啟動全國文明鎮創建,促進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提升;以桃源小鎮智慧社區試點為基礎,爭取更大范圍推廣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的“桃源模式”。
推動全域旅游多姿多彩,加快鄉村振興。串聯起新四軍軍部舊址、中共江蘇省委舊址、雨山茶場、魯冰花小鎮、寧淮特別合作區、新型農村社區、特色田園鄉村、蓮塘江蘇省傳統村落、萬畝蝦稻共生高效農業產業綜合體等旅游線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和全域旅游。堅持步步有景、處處有美,以“滿目風光盡勝游”的標準描繪美麗畫卷;堅持全域協調聯動、全程優化服務,以“閑庭信步度芳華”的追求推動功能提升;堅持項目為王、產業為本,以“多業融合創一流”的舉措加快產業振興;堅持深挖資源特色、豐富文化內涵,以“此情可待成追憶”的美好增強體驗特色。
百年征程再出發。黃花塘鎮將大力弘揚“鐵軍精神”,以如磐信念繪就發展藍圖,把黃花塘建設成為“革命老區新典型、寧淮合作新標桿、鄉村振興新樣板”,推動“有滋有味好生活、多姿多彩黃花塘”早日變成現實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