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軍(右)查看尹庵工業園污水處理設施。
連線對象:鄒華軍(貴州省息烽縣溫泉鎮黨委書記)
2019年底,46歲的鄒華軍來到溫泉鎮擔任鎮黨委書記。他組織實施了溫泉鎮戰貧總攻,獲得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而今,手握鄉村振興的“接力棒”,鄒華軍絲毫不敢懈怠。
息烽縣溫泉鎮以氡泉而聞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處于全縣前列,8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工業企業3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尹庵工業園坐落于此。
“越是底子好,越要保持趕考清醒。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鄒華軍說,要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做一個高顏值的“特長生”。
定調“綠色”,轉型發展補短板
“連軸轉”“馬不停蹄”是鄒華軍的工作常態。
9月16日這天,他早上7點多著手準備黨建示范帶觀摩解說,11點趕到安江村走訪困難黨員,午飯后處理民情“直通車”反映問題,16點開始巡河,隨后去尹庵工業園,看看污染化工企業的拆除進度。
“這家企業排放的廢水污染地下水,必須拆。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鄒華軍說,縣里限9月底前整體拆除,沒幾天了,必須盯緊一點。與這家化工企業同時被關停的還有兩家黃磷廠。“關停企業盡管對GDP貢獻不小,但經濟損失可以補,環境破壞了就難以修復了。”
補齊人居環境“短板”,是鄒華軍到任后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尹庵片區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房屋年久失修、棚戶私搭亂建,群眾怨言頗多。今年以來,鎮里厚植綠色發展的理念,在縣有關部門支持下,籌措資金950余萬元,對尹庵片區實行綜合治理,完成尹庵、趕子等4個村530余戶房屋立面和周邊環境整治。同時,幫助園區改擴建道路、鋪設管網、完善水電路訊氣基礎設施,以吸引更多低能耗、高效益、無污染企業入駐。
提升獲得感,滿意中尋找不足
溫泉鎮的村民和企業老板都收到過一張“書記直通車”名片,上面印有全鎮基層黨組織書記的手機號,其中包括鄒華軍的,且24小時開通。
“鄒書記,我們想請你評評理。”8月27日午休時,鄒華軍接到一家企業來電。
原來,轄區內的森藍公司與捷浪公司本是業務合作企業,近期森藍公司啟動二期建設,但因捷浪公司的磅房而使施工受阻。森藍公司要求捷浪公司搬走磅房、騰出空間,否則就中止業務合作。捷浪公司則提出雙方各出5萬元才肯搬遷,一度陷入僵局。
“互相補臺才能好戲連臺,我們追求的是合作共贏而不是兩敗俱傷。”鄒華軍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森藍公司出3萬元,捷浪公司出7萬元完成磅房搬遷,業務合作繼續。終使兩家企業和好如初。
“書記直通車”是鄒華軍到任不久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目的是把眼睛和耳朵延伸到群眾當中去,及時發現“梗阻”點,形成反映問題和解決問題閉環管理機制。兩年來,通過“書記直通車”,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問題150余個,補齊脫貧攻堅短板270余個,實現“零就業”家庭清零,2020年全鎮119戶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3970.79元。
“在笑臉中找哭臉,在滿意中找不足,提升百姓獲得感,優化營商環境,我們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鄒華軍說。
繪就藍圖,將愿景變成實景
最近,鄒華軍緊湊的日程又“加塞”了。
大塘口碼頭建設是省級重點項目,征地拆遷涉及溫泉鎮三交村、溫泉村上百戶農戶,工作量可想而知。為了說服幾家農戶遷移祖墳,鄒華軍上門跑了不下數十趟。“征地有補償,以后還可就近務工,何樂不為?”鄒華軍一趟趟跑腿、一次次磨嘴皮,終于解開了拆遷戶的心結。
鄒華軍介紹,大塘口碼頭占地150畝、年吞吐量100萬噸。建成后,可大大節省當地企業的貨運成本,農產品“黔貨出山”也多了一條水上快速通道。
在不久前召開的溫泉鎮黨代會上,鄒華軍描繪了未來五年的藍圖:圍繞“對外開放橋頭堡、縣域經濟領頭羊”發展定位,配合做好尹庵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提升園區經濟貢獻度,當好“特長生”,助力“新跨越”,讓息烽“綠色”更濃、“顏值”更高。
新征程大幕開啟,鄒華軍所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將愿景變成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