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縣食用菌產業鏈黨委邀請專家(右二)指導農戶種植銀耳。
福建福鼎市和浙江蒼南縣共建民俗活動。
11月中旬,福建省寧德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會傳出信息:該市通過創新組織建設,推動區域融合發展,形成了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畫卷。
食用菌之都,80多個黨支部發力產業鏈
“當時運輸受阻,菌菇積壓,剛上馬的園區擴建工程被迫暫停。”回想起去年初因疫情影響、導致菌菇銷售受阻的情形,福建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泳春至今仍心有余悸。“多虧園區黨委幫忙協調,讓我們度過了難關。”
程泳春所說的園區黨委,是古田縣鳳埔鄉食用菌產業園黨委。疫情來襲時,園區黨委及時協調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鄉村、協會、專業院校等抱團取暖,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古田有“中國食用菌之都”美譽,全縣約70%的人從事食用菌種產銷。由于過去多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各自單打獨斗,應對市場風險較弱。為此,古田縣緊扣菌種研發、栽培、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在食用菌產業鏈上建起了86個產業黨支部。同時開展機關、社區、協會、金融等領域黨組織與食用菌產業黨組織結對共建,選派10名黨建特派員、196名黨建指導員,推動黨建與產業深度融合,使食用菌產業鏈黨組織覆蓋14個鄉鎮(街道)、200多個行政村,440多家企業(合作社),形成了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去年全縣食用菌總產量達9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超過200億元。
兩省交界地,黨建聯盟護航百姓幸福
寧德福鼎市共有6個鄉鎮28個村與浙江蒼南、泰順兩縣12個鄉鎮37個村(社區)接壤,人文相通,經濟文化交流密切,但邊界管理一直是個難題。自接壤的18個鄉鎮簽訂黨建合作協議、組建黨建聯盟后,致力打造農村社區共建、產業發展共推、志愿服務共抓、美麗環境共創、紅色文化共興、生態旅游共促、區域人才共育、畬鄉文化共融新模式,許多難題迎刃而解。
邊界黨建聯盟帶來的好處看得見、摸得著。首先,聯合打通了一批斷頭路、有效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其次,推動邊界發展提質增效,形成了以白茶、黃梔子、花卉水果等特色產業,促進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去年福鼎市28個邊界村集體收入平均達到18.8萬元,同比增長26.5%。雙方還通過共同組建志愿服務隊、建立聯防聯調中心等,在疫情防控、綜治維穩、應急救援等領域協調聯動。
強弱村牽手,黨建引領共同富裕路
科后村是福安市穆云鄉的6個產業薄弱村之一,通過鄉里牽線,福安市農墾穆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結對科后村,通過實行茶園改造,原來20多元一斤的茶葉賣到了135元。
穆云鄉黨委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似”原則,在全鄉成立網格化“產業黨建聯盟”,覆蓋全鄉茶葉、水蜜桃、柑橘等6大產業。鄉領導班子成員依托產業黨建聯盟,對立項選擇、資金安排、效益分紅等實行統籌協調。
全鄉現分為五大功能區,分別為33個村制定了產業規劃,改變了以往無序種植的狀況。對6個產業薄弱村,通過引進企業幫扶,在提供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的同時,還上馬了葡萄酒釀造、線面生產、薯粉加工等項目。至去年底,6個產業薄弱村集體收入均突破20萬元。
握指成拳頭,黨建平臺整合要素資源
蕉城區九都鎮九仙、云氣、貴村、洋岸坂4個村,去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這一可喜變化,得益于九仙中心村黨委成立后,整合旅游資源,打造了一條霍童溪沿線旅游產業帶。
中心村黨委,是九都鎮黨委為解決產業小、散、弱,創新設置的黨建平臺。鎮里抓住寧德市重點打造霍童溪沿線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契機,組建九仙中心村黨委,書記由鎮黨委副書記擔任,落實各項共建制度,共謀發展新思路,旅游產業帶便是其中成果之一。
中心村黨委還統一整合各村人才、資金、文化等要素,打造地域品牌,形成鄉村產業集聚效應。比如,整合4個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240萬元,建設占地3000平方米的冷鏈物流園對外出租,預計每年可增收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