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首個數智化“鄉村電力驛站”在巴南區二圣鎮集體村正式投用。這是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為巴南區鄉村振興賦能,助力“巴南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的該區首個“電力+鄉村”振興示范項目。
從此,9.8平方公里的集體村里,1000多戶村民及企業客戶將通過這個“電力驛站”的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業務咨詢辦理、多功能服務等三大功能區,享有一站式電力服務,實現辦電不出村社,“網格化”模式打通了農村供電服務“最后100米”。
小網格打通鄉村經絡
“以前辦理電力業務要去東溫泉鎮的營業廳,現在家門口就能辦,還有專人指導,方便得很!”二圣鎮集體村村民萬正秀說,她家新建了房屋,今天特意來問一下如何新裝電表,得知今后電力工作人員每周都會來這里幫助大家辦理用電業務很是高興。
黃詩吉是集體村“電力驛站”網格經理,他負責集體村村民、企業的辦電申請、變更用電、業務咨詢查詢等服務,通過“網格經理公示”、加入村社微信群,他主動服務村民、企業,宣傳“網上國網App”,集體村村民實現了足不出村完成辦電、電費繳費等服務,大大縮短了問題處理周期。網格經理與村社安全用電明白人緊密聯系,讓農村用電能夠享受到和城市里一樣的高效服務。
“現在我們的電很充足,還有兩間全電民宿客房。”云林間民宿老板梁榮笑談,2021年底,他向供電網格經理黃詩吉反映,民宿存在高峰時段電壓不足的問題,彼時他們正在規劃擴建成一個民宿村。
黃詩吉把這一問題帶回重慶市南供電公司,經現場核實,現有變壓器容量不能滿足民宿擴建用電需求,市南供電公司立即組織新上一臺400千伏安公用變壓器,新立電桿37基,新架線路2.1公里,建成大山堡標準化臺區,保障民宿用電發展不受局限。梁榮他們的問題迎刃而解。
近年來,重慶市南供電公司投資350萬元,為集體村新增400千伏安,配變增容300千伏安,戶均配電容量達2.5千伏安;改造低壓臺區6臺,低壓線路3.15公里,將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9%以上,完善了網架結構,建設出比肩城網區域的新型鄉村電網,為鄉村發展給足電力。
大數據支撐綠色發展
走進集體村“電力驛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兩塊顯示屏上反映著集體村用能的統計數據和實時監控數據情況,鄉村分布充電樁的使用和閑置狀況清晰可見。
為引領綠色出行,全面促進全村用能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重慶市南供電公司在集體村兩個生態停車場布局充電站2座、充電樁12個,與湖韻良居、白鷺園等7家農家樂合作共建充電樁7個。其中,“電力驛站”外的充電站利用雨棚式光伏發電,晴朗天氣,每小時可以發電32度,發電全部接入電力驛站和充電站,實現電力驛站“零碳”運行。
在巴南天平山語生態園,重慶山語溢香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琳萍介紹,現在電力有了保障,他們的重慶沱茶生產車間炒茶工藝由以前燒柴火炒,升級為“二圣電炒茶”工藝。
重慶市南供電公司還積極在梨園、花卉苗木、藍莓、葡萄特色產業基地推廣電氣化育苗技術,在重慶茶業集團基地推廣電烘干技術,推動現代農業園區電氣化升級。與此同時,重慶市南供電公司立足長遠,在梨園、茶園、葡萄園建立光伏發電的微型氣象監測站,可對雨量、光照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pH值等數據進行監測,數據傳輸到電力驛站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并與集體村共享,便于實現對環境的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為鄉村智慧農業的發展打好基礎和做好技術支撐。
“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以入戶電表作為前端信息收集器,將數據傳回電力驛站后,通過智能分析,能精準實現故障預警,支撐網格經理開展主動搶修。”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楊德祥介紹,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定制“鄉村電氣化指數看板”,從“發展”“宜居”“宜商”“宜工”“宜農”五個維度展示鄉村電氣化水平,從電力大數據角度展現集體村鄉村振興建設成效;實現“鄉村旅游+經濟作物種植+民宿農家樂+個體小商業+居民”五位一體的用能監控,形成用戶用電行為畫像,可輔助政府職能部門在疫情防控、留守老人照料、農業生產、綠色出行等方面開展分析決策。
今年,重慶市南供電公司將持續打造鄉村電氣示范點,在更多的鄉村布點“電力驛站”,幫助村民實現辦電不出村,結合地方產業特點推行特色電能替代、綠色用能服務,用電力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建設更多“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