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受高等教育,不是為了擺脫落后的鄉村,而是要讓鄉村擺脫落后。國家總有一些地方,需要年輕人去推動發展……”在廣西欽州日前召開的到村任職選調生座談會上,選調生宣善芳的交流發言,表達了欽州市260名到村任職選調生扎根鄉村、奉獻鄉村的決心。
2020年以來,欽州市分兩批選派選調生到村任職,通過持續做好到村跟蹤管理工作,發揮組織優勢引導到村任職選調生開展國情調研,進一步提升選調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做好黨的基層工作提供了鮮活經驗和創新見解。
駐村選調生參與欽南區欽州東場鎮東場村海堤搶險。
讀無字書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剛到村啥也不懂,也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我開始逐戶走訪村民群眾,了解村情。”選調生李德賢于2020年12月被派駐欽州市欽北區大垌鎮歌標村任村主任助理,到村后先從“腳底板”練起,起早貪黑,把全村挨家挨戶走遍。“每戶情況都摸熟了,才能漸漸讀懂鄉村這本無字書。”李德賢感慨地說。
從校門走上社會,第一步就邁進了社情繁雜、條件相對艱苦、矛盾相對較多的農村,怎樣才能盡快熟悉情況、適應工作?要從調查研究做起。欽州市要求到村任職選調生走遍全村農戶1次以上,其中,重點走訪黨員、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和困難戶,引導選調生向群眾學習,梳理提煉可作工作參考的村情要素,隨時隨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動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在此基礎上形成所在村的綜合情況報告。
問關鍵事
做發展的領路人
欽北區貴臺鎮百美村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且富含微量元素硒,適合紫米的生長。在調研中,選調生龍云全和工作隊員不斷為村里紫米種植和銷售出謀劃策。目前,百美村種植紫米70畝,實現了生產、烘干、加工、包裝、銷售一體化,帶動村民就業的同時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欽州市各級黨組織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農村治理等中心任務,提出國情調研專題,引導到村任職選調生發揮自身優勢,把自身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找準關鍵癥結,帶領村民突破難點、發展產業、拓寬致富渠道,實現從“落地聽聲”到“落地生根”的轉變,從而在國情調研報告成文時,有更多親身參與的細節、融入其中的感悟。
解百家難
做群眾的貼心人
因地勢問題,靈山縣舊州鎮大嶺村通往小學的路一到雨天便被淹,影響孩子們正常上學。在國情調研入戶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選調生周君和駐村工作隊員一起,多方走訪討論方案,積極聯絡爭取資金,跟蹤安排施工程序,2022年新春伊始,長8米、寬5.5米的福進橋正式通車。娃娃們雨季上學再不讓人費心,村民們喜上眉梢。
大嶺村的橋成了基層干部和群眾的連心橋,像周君一樣的到村任職選調生、工作隊員們成了群眾信任的人、靠得住的人。
欽州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指導各縣、鎮有針對性地列出每月重點任務清單,讓選調生參與矛盾多、任務重、困難大的工作;積極引導到村任職選調生堅持問題導向,讓他們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加強分析研判,提出科學對策,把解決老百姓關切的難事煩心事,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實踐的“大熔爐”里,掌握新時代基層工作方法,成長為群眾的貼心人。
欽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劍峰介紹,欽州市強化選調到基層、培養在基層、成長在基層的導向,建立到村任職選調生問題解決機制,收集到村任職選調生在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困難34條,實現百分百排憂解難。建立“一時+一貫”的優秀選調生發現儲備機制,百分百納入欽州市優秀干部人才“千人庫”重點關注、重點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