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干部培養,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長,要精耕細作,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施肥澆水、修枝剪葉、驅蟲防病。選調生走出校門踏入社會,一張白紙來到農村,大多數對“三農”工作缺少經驗,組織上更要注重精細培養、精心呵護。
精細化培養選調生,要注重全面系統。如果把選調生比喻為一棵樹,系統性培養的目的就是培育深厚根系。厚積方能薄發,博學而后精專。在制定選調生培養方案時,從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樹立廉潔自律意識,到淬煉工作作風、增進群眾感情,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除了夯實信仰之基、德行之基,還要重視通過多崗位鍛煉來補足能力短板。華為公司培養人才,就有一個“之”字形理論,即讓公司的青年人才有機會橫跨多個部門、多個崗位,負責多項工作,避免出現“煙囪型”干部。最近,山東省組織實施“八個一”活動,要求在村任職選調生開展一輪入戶走訪、結成一個聯系對子、辦好一批服務事項、牽頭一場集體活動、參加一項重點工作、列席一次鄉鎮會議、建立一套村情檔案、撰寫一篇調研報告。這種系統性的培養設計,既統合了村一級、鄉鎮一級的工作,又涵蓋了情懷、實操等層面的素養能力,值得各地借鑒。
精細化培養的精細,體現在針對性上。要綜合考量選調生自身素質、專業特長、發展意愿、所在村發展實情等因素,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實現“精準滴灌”,才能讓選調生在適宜的環境“茁壯成長”。為此,要通過談話、調研等方式,充分了解選調生本人情況、所在村情況以及選調生在村任職的成長曲線等信息,然后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村里重點指向發展產業的,要為其上好“產業課”;村里矛盾糾紛多的,要為其配好調解“工具箱”。比如廣西陽朔,不僅把選調生放到村里“蹲苗”,還針對他們在考核中暴露出的不足,派到綜治、信訪、鄉村振興、水利、組織、宣傳等縣直部門接受3個月的輪訓,需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補什么。
精細化培養的成功,離不開組織部門的用情用心。這批植入鄉村沃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苗”,需要精心澆灌、修枝剪葉。既要時常關心他們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難,也要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傾向和成長動態。對選調生,江蘇省宿遷市提出了“當后備干部來培養、當優秀人才來使用、當自家孩子來對待”的培養理念。云南省昆明市在調研選調生工作時,得知兩位小姑娘住在村學校里,燈不亮、門不牢,立即貼心安排她們住到鄉鎮。由點及面,省委組織部還對全省到村安全情況開展了全面摸排,化解潛在風險。如此的細心呵護,為選調生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當然,組織上對選調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絕不意味著搞特殊化。無論是安排任務還是加強鍛煉,都要和其他基層干部一樣,不能讓他們“懸浮”在村里、成為“局外人”。事實上,嚴管就是厚愛,敢用就是真愛。讓選調生能扎下根來,放手去干,讓他們用扎實的、群眾稱道的業績來證明自己,才是最好的精細化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