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華縣一街鄉,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之一。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傳承弘揚革命老區精神,南華縣委、縣政府在一街鄉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探索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之路,進一步強化紅色歷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精神引領作用。
筆者調研發現,一街鄉的紅色資源開發存在一些難點、痛點。一是干部群眾保護意識強,開發意識弱。受訪對象中,對紅色資源開發提出建設性見解的僅占8%。二是管理體制不健全,紅色遺址存在多頭管理問題。文物是屬地管理,烈士紀念建筑物由民政局管,革命資料的整理及研究由黨史部門負責,未能進行有效的整體統籌。三是配套開發規劃滯后,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融合不夠。一些紅色遺址交通不便,吃、住、購等配套設施不完善,難以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品牌。四是深度挖掘、內涵拓展不夠,單一的宣講模式、簡單的圖片展示、櫥窗式的文物陳列,板塊定位把握不準,目標群體缺乏細分,品牌設計、線路整合、產業融合、市場推介系統考慮不夠,資源挖掘和服務跟進配套有所欠缺,相應的紅色文化產品處于粗放型經營階段,難以契合當前體驗經濟的發展趨勢。
結合一街鄉的實際,提出三條對策建議:
一是深挖文化內涵,讓紅色基因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力。將紅色遺址保護宣傳教育納入當地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培訓內容,讓黨員群眾保護紅色遺址成為一種自覺。保護修繕紅色遺址應遵循“修舊如舊,防止破壞性建設”原則,所有建筑的色調、式樣與歷史原貌保持基本一致。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鼓勵創作一批優秀紅色文藝作品,開展以弘揚革命優良傳統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創建活動,讓群眾自覺接受紅色熏陶,走好文化興村之路。
二是加大開發力度,讓紅色資源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科學規劃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將紅色旅游發展作為重要的文化工程、致富工程,把全鄉境內的旅游資源串點成線成面,“紅、綠、古”景點聯起來。同時融入南華縣的紅色文化發展大局中,與南華紅色主題公園等其他紅色景點,形成一條豐富的紅色旅游線路。注重紅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及引進,開發講解員、保安、保潔等崗位,讓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實現就近就業。
三是補齊開發短板,讓紅色資源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探索開辟黨支部引領、村干部和黨員帶頭、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共同參與的紅色經濟發展模式,以“紅色+民俗”“紅色+生態”等特色化的建設和發展模式,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