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蒙村位于革命老區百色市轄區,隸屬凌云縣泗城鎮,是2017年脫貧村,總占地面積為1.6萬畝,耕地面積約651畝,“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生動寫照。
鄉村要振興,產業須興旺。上蒙村這樣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脫貧村,能否實現以產業可持續發展帶動群眾穩步增收,是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牛鼻子”。
近年來,上蒙村通過大力發展林下“生態雞”養出好“錢”景、土豬養殖“拱”出致富經、大棚蔬菜種植點“綠”成“金”,全力打造“一禽一畜一菜”的產業發展“三個一”模式,夯實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但在廣西大石山區,以上蒙村為代表的一批脫貧村,還存在著優勢產業標準化程度不高、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不夠、群眾參與意識不強、帶動群眾增收效果不明顯等問題。
如何通過產業發展讓更多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一是堅持黨旗領航、化解投資風險,解決群眾后顧之憂。多年來大山里的村民在產業發展投資時,習慣“單兵作戰”,抵御風險能力弱,無法獲得高收益。這種現狀下基層黨組織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推動作用就十分關鍵。
目前,上蒙村以“村集體出資建欄舍,農戶租雞舍搞養殖”的發展思路,引導成立林下養雞產業黨支部,采取“黨支部+公司+基地+聯合社+農戶”的養殖模式,降低養殖戶直面風險的幾率,提升農戶參與村級產業發展的積極性,讓農戶和黨支部成為利益共同體,有效化解投資風險。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二是堅持突出特色、發揮本地優勢,讓群眾共享產業紅利。環境不同,各村優勢產業不同,如凌云泗城鎮平林村憑借自身海拔高、氣溫較低的地理優勢重點發展茶產業;上蒙村利用靠近高速公路的優勢發展黃瓜種植。因此,產業發展不能是“拿來主義”,應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結合各村資源稟賦,發掘適合自身的“亮點”。同時應努力提高特色產業的附加值,讓農民掌握產業發展規律、共享產業發展紅利,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三是堅持系統規劃、引導科學種養,發揮“先行先試”作用。部分村產業種類繁多,看似“多點開花”,卻未實現預期效果,原因主要是前期規劃不夠。現代種養需要一定技術基礎,很多農戶又因自身文化水平制約,采取“土”辦法導致“血本無歸”,進而導致一批農戶“望而卻步”。因此,發展村級產業須堅持穩中求進有序推進,形成“以點帶線、以線促面”的輻射發展模式。同時要注重引導村里技術能手、致富能人先行先試,以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