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職的陜西省眉縣營頭鎮新河村是一個位于秦嶺腳下的小山村。近年來,先后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示范村”“陜西省級衛生村”等多項榮譽。如今,走進新河村,映入眼簾的“數字智慧大屏”每天都會循環播放“生態新河”推介片,以及村組地圖、人口、黨建等數據信息。7個持續動態切換的監控畫面里,全村主要路口、車輛通行和人員流動等情況一目了然。
而就在大半年前,新河村還是一片“數字化荒漠”。
徐銘英(左)入戶宣傳“數字新河”APP
2021年9月,作為一名選調生,我被派到新河村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工作一段時間,一些難點痛點暴露出來,如村干部管理村務難、群眾辦事跑腿多、民主監督途徑少、群眾對惠民政策知曉度不高等。我向村干部們“取經”,他們也很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數字化”是一條好途徑,并介紹了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鄉村運用數字化管理帶來的好處。干部和群眾對此也很認可。于是,村里讓我來負責數字鄉村這個“大項目”。
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我撰寫方案并提交村委會通過,對接聯通公司,添置智慧喇叭、高清視頻監控等設備,為全村建起了一張全覆蓋網絡。新河村成了十里八鄉第一個“吃數字化螃蟹”的村子。
硬件是保障,軟件才是靈魂。如何將新河村的群眾用數字化手段聚到一起呢?我又主導開發了村務云平臺。今年3月,“數字新河”APP正式上線。這是一款集“智慧黨建、鄉村治理、新聞中心、平安鄉村、便民服務”五大功能板塊于一體的云平臺,“黨員管理”“疫情防控”都實現了數字化,村干部們作為第一批體驗者,紛紛反饋說,APP大大提升了村務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服務群眾更便捷了。
但如何讓全村507戶群眾都認可“數字新河”?APP上線以來,看熱鬧的人多、實際注冊的人很少。我們決定采取最直接的辦法:挨家挨戶上門推廣。幾個村干部分工,一對一上門推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短短半個月時間,有智能手機的村民下載率達到80%。
“數字新河”好不好,來聽聽群眾怎么說。村民岳鋼慶不久前用“數字新河”給家里10畝獼猴桃上了保險。最近持續高溫導致一些獼猴桃品質受到影響,岳鋼慶打開手機登錄APP,向保險業務員現場直播獼猴桃受災情況,保險公司在線辦理了理賠。“‘數字新河’太實用了!”岳鋼慶的叫好讓一批原本觀望的群眾坐不住了。
作為村里最懂數字化的人,我接過了管理員的職責。各級黨委、政府涉農政策文件和重要通知實時發布,村組工作動態周周更新,村務、黨務、財務季度公開。此外,我們還在“數字新河”上開設了就業招工、農技指導等專欄,讓村民點開手機就能獲取便捷服務。
“數字新河”上線3個多月,村民線上辦理業務700多件,涵蓋養老保險收繳、種植保險理賠、殘疾人年審等20余項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業務,基本實現了“網絡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有村民對我說,“數字新河”現在成了大家生活的“百寶箱”,這個評價讓我充滿了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