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你快樂。各地選調生紛紛開辦暑期興趣班,提供公益看護、興趣培養、鄉風民俗傳承、課業輔導等服務,豐富村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為孩子們點亮更廣闊的世界。這期,我們邀請來自山東、江蘇、貴州和云南的5位選調生,聽他們聊一聊陪孩子過暑假、當“班長”的趣事。 本期主持人:聶偉
本期嘉賓:
翟子健(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鳳凰鎮東申村書記助理)
楊倩(江蘇省揚州市平山鄉槐二村副書記)
趙雪梅(貴州省清鎮市犁倭鎮紅巖村書記助理)
楊炫睫(云南省瀘西縣金馬鎮爵冊村副書記)
沈欣怡(云南省蒙自市老寨苗族鄉古布龍村書記助理)
你在村里辦了一個什么班?
主持人:大家好。聽說各位最近都在村里當上了“班長”。能否介紹一下自己辦的班是什么樣的?
翟子健:英語是村里很多孩子的老大難。我發揮英語特長,辦了一個英語興趣班。但我的班和別人不一樣,是在田埂上上的,伴著玉米和稻花香,是真正的“田野課堂”。
翟子健在田埂上輔導孩子英語。
楊倩:樓上的也太浪漫了吧!我的做法比較常規。我通過走訪孩子們了解到,很多孩子喜歡畫畫,于是我就投其所好,辦了一個“我是小小繪畫家”暑期七彩夏日系列活動。
趙雪梅:去年暑假,我探索搞了一個“揚帆計劃”,組織留守兒童開展繪畫、剪紙、趣味運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大獲成功。在大家的強烈呼聲中,我們今年又搞了第二季。
趙雪梅教孩子們折紙。
楊炫睫:村里留守孩子沉迷手機游戲是個大問題。但堵不如疏,我就開了一個攝影班,讓孩子們用好手機,用鏡頭記錄生活里的美。
楊炫睫在教孩子們攝影。
沈欣怡:前段在小學生當中大火的《孤勇者》聽過沒?我辦了一個歌舞班,領著他們唱《孤勇者》等,教他們跳操健身,培養了一批“中華小曲庫”。
為啥能吸引孩子們?
主持人:聽說你們的班都很受孩子們歡迎,你們覺得自己是用什么抓住了孩子們的心?
翟子健:讓孩子們很輕松。為啥到田埂上去教,舒舒服服坐在房間里難道不香嗎?最初是村民張大哥拜托我教他孩子英語。我第一次上門授課,是晚上去的,但發現孩子基礎差,授課效果不理想。于是,我調整思路。早上記憶力好,孩子也喜歡往熟悉的田野里跑,我就每天起大早帶著孩子們去草地、田埂上,大聲朗讀、針對性開展實景對話,在很放松的環境里培養孩子的語感。有孩子對音標掌握不好,特別是對[e]和[?];]這兩個易混音標“卡了殼”,bad和bed讀不準。我就領著孩子去看鵝,把[e]比喻成一只鵝,[?]看成背對背的兩只鵝,“兩只鵝發出的聲音肯定要比一只鵝大得多,所以,[?]要張大嘴,[e]是半張嘴發音!”這種聯想式+實景教學方式,極大帶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楊倩:每堂課學什么,我都讓孩子們自己定。比如,上節課后,我問小王同學,“你下節課想畫什么呀?”他說,“荷花!最近瘦西湖的荷花開得好漂亮!”孩子們一聽畫荷花,都很起勁,“就畫荷花!”我想,天氣這么炎熱,如果組織孩子們親手繪制荷花扇,是不是更有紀念意義呢?說干就干,我為孩子們準備了空白扇子、繪畫工具。
楊倩在教孩子們畫荷花。
趙雪梅:我們緊跟社會熱點。去年,我們舉辦了“歌頌建黨一百周年”“跟著地圖游中國”“我為家鄉自豪”等主題活動。“揚帆計劃”第二季第一期則是聚焦“農村垃圾分類”,設置趣味比賽,讓孩子們組隊把108張卡片分門別類投放到四類垃圾桶里,互相配合、集思廣益、氣氛熱烈。
楊炫睫:我勾起了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因為喜歡攝影,我入戶時常幫村民拍照。我發現拍照時,總有孩子來圍觀,“姐姐,這相機這么神奇!”還有孩子對我吐露心聲,“過年爸爸媽媽回家,我想把他們拍下來,想他們了就拿出來看一看!” 于是我借了鎮中心學校一間空置教室,辦起暑期興趣班。有書法課、電子琴課、閱讀課,當然,攝影課是主打,講解手機攝影色彩和構圖,培養孩子們的審美力。
沈欣怡:歌曲和舞蹈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我的興趣班其實不是暑假才開設的,我到村后,在領導的支持下,每周為村小的孩子開設一節“音樂和舞蹈體操課”,很快得到了孩子們的“五星好評”。我教的舞蹈體操還被學校定為每天的課間操。放暑假后,幾個平時跟我學跳操的孩子找到我,“姐姐可以繼續教我們跳舞嗎?”我認真地教,她們認真地學。
辦班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主持人:通過辦這個班,你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翟子健:我帶的一個孩子叫張維國,是村里的“孩子王”,調皮搗蛋出了名的,讓他父親張大哥很頭疼。通過田埂上的英語教學,張維國這個過去從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山里娃”,掌握了全部音標的讀法,英語入了門,人也變得自信起來。張大哥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逢人就夸我,還給我的興趣班介紹了好些“生源”。
楊倩:孩子們那堂課選出“畫荷花”的第一名是小王同學。小王高興地手舞足蹈,“這是我收到的最有意義的一份禮物!”其他孩子雖然沒拿獎,但他們也很自豪。我現場給他們拍了一張照片,照片里,他們笑得比瘦西湖的荷花更好看。
趙雪梅:有孩子每天都會跑來問我:“什么時候開始下一次活動?”有孩子在活動當天提前好幾個小時來現場等著活動開始。他們還主動幫我布置會場。我與孩子們的感情通過活動不斷升溫,越走越近。小小的“揚帆計劃”,讓這些農村孩子們憧憬著外面的世界,他們的眼睛看上去亮晶晶的。
楊炫睫:一次入戶走訪,攝影班學員“小胖”告訴我,他有一天給在外打工的父母發了一份“禮物”,是他跟著我學了以后,自己拍的一張風景照。他說,父母很激動地給他打來電話,那天他和父母聊了很多。讓這些孩子學會發現、欣賞身邊的美,學會把愛和鄉愁與家人分享,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沈欣怡:前兩天,一堂舞蹈課結束后,幾個孩子離開后又回來找我,她們每人拿著一捧野花,說是專門爬山采給我的。那天陽光很亮,孩子們的笑容純真而燦爛,猛地擊中了我的心,淚水在我的眼眶里直打轉。這些孩子、這些純真的笑容,出現在我的世界里,傳遞溫暖,讓我的鄉村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沈欣怡與孩子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