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林村金絲皇菊產業基地。
今年2月,貴州省7個村被中央組織部納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加上去年被納入的23個村,貴州共有30個村進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紅色美麗村莊的示范創建,不僅讓老百姓得了實惠,精神上也受到了洗禮。紅色美麗村莊里,瞻仰遺跡、緬懷先烈的人越來越多,拼搏奮斗、苦干實干的事越來越多,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豐盈。
建什么?挖掘保護紅色底蘊
“能支持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是我全家的光榮。”臺江縣施洞鎮偏寨村老黨員石定錄日前主動捐贈自家老宅及一個當年紅軍使用的馬鞍,支持核心區景點打造。他的老宅,曾經是中央軍委縱隊駐地。
在貴州,一大批紅色遺址遺跡被整理出來、保護起來。貴州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貴州堅持保護優先、科學開發,2021年省級指導23個村制定完善紅色遺跡遺址保護方案,實施紅色遺跡遺址保護利用項目43個,修繕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等73處,搜集書籍、手稿、圖片等珍貴文物208份,做到應保盡保、應修盡修,盡最大可能恢復原址原貌。
一處紅色遺址,蘊藏著一段激蕩人心的紅色故事。貴州省全面梳理挖掘紅色史實,嚴把政治關和史實關,整理紅色史實資料44萬多字,挖掘紅色故事248個,提升了紅色故事、紅色文化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傳播力。息烽縣永陽街道貓洞村精心梳理集中營“獄中秘密支部”革命斗爭等紅色故事70多個,籌建紅色講師團,推出紅色視頻、音頻、課件、情景劇等300余個。
相關各地還為首批紅色美麗村莊培訓了69名講解員,并將紅色村作為黨員黨性鍛煉重要平臺。2021年,各界累計到試點村開展黨性教育4500余次,培訓黨員群眾近25萬人次。余慶縣大烏江鎮紅渡村圍繞周金科、趙子云、安清和等老船工協助紅軍“撐篙過江”故事,開發了紅色教材《突破烏江》和“突破烏江勇闖新路”“烏江上的水馬”“三斗破天險”等7個教學精品課程。
怎么建?群眾想干的優先干
“紅色村建設不是想建什么就建什么,都是按照規劃來。”黔西市大關鎮丘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偉拿著一本厚厚的規劃告訴記者,對照規劃,村里成立了試點項目建設指揮部,鄉鎮下派6名科級干部擔任“項目經理”,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民宿優先發展,也是大伙的意見,村里已有49戶村民將房屋改造成民宿,入股民宿協會,去年民宿戶平均收入約3萬元。”
要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就要堅持規劃先行、因村制宜。過去,懂規劃的不懂農村,懂農村的不懂規劃。上面安排做出的規劃厚厚一大本,群眾沒參與、看不懂。貴州開展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以來,創造性地提出了“兩參與兩結合”的規劃建設思路,即村民參與規劃、規劃師參與駐村;把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群眾智慧和規劃設計人員的專業表達相結合,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社會組織的市場力量相結合。
去年以來,規劃隊伍直接下沉到村組,聽取村“兩委”和群眾的意見,群眾想干的優先干,采納群眾意見330條。印江縣木黃鎮木黃村僅黨群協商議事就達18場次,群眾提出了23條寶貴意見,全部納入規劃設計。習水縣土城鎮青杠坡村充分尊重群眾意見,打造“紅憶青杠·綠美田園”。為了讓群眾看得懂,村里還制定了村莊規劃“村民版”,在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并納入村規民約管理。
為統一建設規范,省級制定出臺紅色美麗村莊規劃設計方案編制導則、宜居農房改造指引,并組織貴州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指導紅色美麗村莊規劃設計。“地方風貌必須傳承,我們堅決不搞大拆大建。”貴州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紅色美麗村莊所在地的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須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來審議規劃。
為建設好紅色美麗村莊,貴州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在向紅色美麗村莊選派駐村干部時,有針對地加強了從組織、住建、黨史、農業農村等部門選人,首批23個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116名,其中熟悉村莊建設、紅色史實、產業發展、文化旅游的就達89名。同時,還向這23個村選派177名“紅村小分隊成員”,包括鄉村規劃師、鄉村營造師、鄉村監督員、黨建指導員、產業指導員等。
在整合資金方面,將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與其他重大鄉村建設行動結合起來,首批23個村中,16個村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范圍。省級層面統籌整合宜居農房建設資金、彩票公益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產業資金等共2.27億元,市縣整合涉農資金1.92億元,帶動社會資金5295萬元,每個試點村建設資金均在1200萬元以上。
誰受益?鍛煉隊伍促進增收
“村莊變得更美了!”基層村干部表示,紅色遺跡、紅色歷史成了尋找初心的載體,黨組織說話大家聽、做事大家跟,鄉村發展呈現新貌。施秉縣白垛鄉白垛村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宜居農房改造整治,形成38張“一戶一策”改造示意圖,對農戶居住環境進行個性化改造,農居建設更靚麗了。
“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的一大收獲,是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強化。”興義市威舍鎮發哈村駐村干部韓金兵說,村里將黨總支的74名黨員劃分為2個黨支部4個黨小組,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成為群眾身邊最具活力的“紅色細胞”。
在村“兩委”換屆中,貴州將紅色村納入省級監測觀察點,省委組織部機關各黨支部分別聯系并深入試點村調研指導,把紅色村黨組織建設成為標桿樣板。同時,紅色美麗村莊還建立“小微權力清單”,將弘揚革命傳統寫入村規民約,推動依法治村,建設文明鄉風。黔西市大關鎮丘林村打造“黨建智慧門牌”,群眾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平臺查看村務黨務,通過平臺留言進行服務“點單”。
在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中,村民找到了新飯碗,村集體經濟更是收獲了真金白銀。目前,全省已有4800多名村民參與紅色美麗村莊項目務工,285名村民被聘為紅色美麗村莊基礎設施管護員。貴州將試點村納入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范圍,成立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落地種植養殖、勞務輸出、教育培訓、觀光旅游等特色產業89個。2021年首批23個試點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272萬元。息烽縣永陽街道貓洞村探索“旅在景區、住在民宿”模式,有效利用45家鄉村客棧、民宿和4家農家樂,發展旅游經濟。金沙縣木孔鎮黨委書記劉柏宏說,該鎮信安社區被列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以來,發展2500畝茶葉帶動農戶致富。
紅色試點,大膽創新。通過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貴州抓鄉村振興的思路更開闊,底氣更充足。貴州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將自主建設更多紅色美麗村莊,與中央支持建設的30個村有效結合起來,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更好更有效地發揮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