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村
1938年6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挺進茅山,陳毅元帥等革命先輩帶領茅山地區人民開辟了茅山抗日革命根據地。歷經戰火洗禮的茅山是一座革命的山、英雄的山,紅色基因深深植入了茅山大地。
茅山村地處茅山風景區核心區,坐落在江蘇省句容市。2021年3月,茅山村被列為首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茅山村以此為契機,傳承紅色基因,聚焦紅色規劃、紅色堡壘、紅色動能、紅色品牌,將紅色文化與生態資源、綠色產業融為一體,激發紅色資源“乘數效應”,蹚出紅色賦能致富路徑。
聚焦紅色規劃,茅山村先后召開座談會、專審會、意見征求會等20余場,最終形成以“五個紅色”為主要內容、22個項目為重點抓手的“紅色火炬照亮美麗村莊”總體規劃,打造一路一村一湖展紅脈、一營一碑一館鑄黨性,助力“紅色+綠色+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計劃分3年執行,目前,村史館、紅色長廊、黨史學習教育館、太極路節點精神堡壘已建設完成,軍歌廣場預計在年底完成,這些點位都已成為紅色教育的新地標和黨員教育的重要載體。
我們村有12位烈士編錄于《茅山景區志》“抗日斗爭·英名錄”篇章,但因時間久遠,12位烈士的介紹寥寥數字。我們走訪每一位烈士后裔,12位烈士的事跡很快整理完畢、登記成冊,并刻錄在村里的烈士長廊“不朽豐碑”中。來村委會辦事的村民都會駐足學習、緬懷烈士。我們特邀作家撰寫《紅色茅山擎旗人》,讓村民了解英雄,熟悉英雄,學習英雄。建立“紅色記憶”村史館,供后人瞻仰。
在此基礎上,村里持續放大茅山紅色教育品牌影響力,不斷豐富紅色教育內涵。整合新四軍交通站、黨園等黨員教育示范點,打造“20分鐘黨性教育圈”。創作快板《小號手王喜順》、情景劇《抗日英雄巫恒通》等一批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的紅色課程。成立紅色宣講團,采取“宣講+文藝+服務”方式,走進機關、企業、學校等開展宣講,讓茅山紅色精神入人心感人心聚人心。今年以來,共承辦紅色培訓250余批次,培訓學員1.8萬余人次。
盤活紅色資源,引領綠色發展,才能有金色收獲。茅山村成立“小號手”文創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探索用創意拓寬紅色文化傳播形式,與相關培訓機構進行合作,挖掘紅色文化經濟增長點。強化綠色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深化村企聯建,建設有機農業項目展示中心,共同開發休閑農業旅游項目,開拓農產品產銷綜合市場。拓展多元經濟增長點,成立茅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56.85萬元,較上一年度增長56%。
村民富了,村莊顏值也高了。村“兩委”和駐村人員積極開展全員大掃除、垃圾兌換、大手牽小手、美麗庭院評比、戶主例會出點子、冬季戰役行動等系列環境整治活動,鼓勵全員參與、全民行動,不斷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全面落實“橫到底、縱到邊”的環境整治責任制,提升了村莊顏值。還立足村莊實際,打造了微景觀10余處,種植花卉600余株,創建了村文化廣場,實現從“一處美”到“一片美”。
“以英雄為榜樣,大事面前不糊涂敢擔當;以集體為榮譽,勤奮耕讀不懈怠能立世;以本分為底線,誠心向善不狹隘有修養。”這是茅山村人人篤行的村訓。英雄的精神滋養著茅山一代代后人,激勵著大家循著光輝足跡砥礪前行。
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風景區管委會茅山村黨委書記 沈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