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滬寧高速江蘇句容邊城道口下來,拐上S122省道,路兩側大紅“外袍”的草莓攤綿延數百米、采摘的游客擠滿大棚……自年二十八以來,有“中國草莓之鄉”美譽的句容白兔,天天上演這樣的“豐景”。
正月初六上午,春節假期臨近尾聲,戶外零下5度,記者沿田埂挨個大棚尋找主人,聽到一聲聲“微信到賬100元,微信到賬120元……”撩開簾子,種植戶劉國風正麻利地著除草,手機響個不停。
“現在是最忙的時候,一刻不得歇。越忙越高興,多辛苦都值得?!眲L開心地說。
說話間,抬頭看見路邊一輛無錫牌照的車停過來,下地、摘果、稱重、裝盒、掃碼,不到半小時,買走近600元草莓。
60歲出頭的劉國風和丈夫倪學勤,經營的這家春之葉家庭農場地段不錯,位于白兔鎮倪塘村村東頭第一個岔路口,目前有四個大棚處于草莓豐收季。
在大棚入口,“黨員中心戶”紅艷艷的招牌立在田埂上,棚子上還掛著莓農倪學勤的笑臉照、手機號、二維碼,以及一塊“服務至上 真心做事”的承諾牌。記者看到,馬路上不少私家車由遠及近,靠邊下車后入棚采摘草莓。
倪學勤夫婦不止打理草莓,夏秋還要忙好幾畝地的葡萄。夫妻倆各有分工,倪學勤負責對接銷售,給超市以及網上大客戶送貨上門,劉國風留在地頭種植、管理,負責運營采摘。人勤春早,為了把前幾年疫情耽誤的錢掙回來,兩口子就住在地頭的簡易平房,家里的小洋樓這個春節沒住一天。
作為勇于嘗鮮的示范戶,劉國風去年嘗試了超高壟種植模式,她家的草莓現在長得比別人家更高,方便游客們采摘時伸手可及。
“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采摘一斤三十五元,不愁賣的?!闭驹诖笈锢?,聊起自己的收成,劉國風臉上堆滿了笑。
周圍的種植戶告訴記者,劉國風夫妻是村上的能人,養魚養鴨種葡萄,20多年來,一直跟著黨的政策走,哪樣好掙錢種哪樣,不嫌苦不嫌累。4年前,劉國風的女兒敏銳觀察到草莓市場好,在她的建議下,劉國風承包土地種起了草莓。
“特別忙的時候,雇2、3個人,一天給幾百塊工資?!眲L告訴記者,在市里工作的女兒、兒子也常主動回來幫忙,“我還勸兒子回來種草莓呢?!?/p>
她算了一筆賬,兒子在市里做餐飲生意,投資上百萬,店里除了廚師還要雇5 、6個人,這幾年連年受疫情影響,收入少開銷大,還不如回來搞農業?!斑€不如跟我種草莓,苦不怕,掙錢是真掙錢?!?/p>
不僅劉國風一家因為草莓日子越過越好,沿著S122一路向東,知名的王柏生草莓園、全國勞模紀榮喜草莓基地,萬山紅遍果園……幾乎每隔5、6米,便有外地牌照的私家車停在路邊采購,男女老少鉆進大棚,草莓特有的甜香彌漫在新春的田野上。一盆盆、一箱箱,被搬入后備箱的紅艷草莓,映照著白兔鎮農民的好年景。
“預計果農普遍收入比去年要高一倍不止,少的一天掙3000多元,多的上萬元?!边@幾天,鎮江市草莓協會會長唐山遠也沒閑著,和倪塘村村黨總支書徐華,隨機選擇草莓種植戶跑了一圈。徐華也表示,馬上氣溫回暖,還有一波銷售熱潮。
這兩年,白兔鎮的草莓大戶們在上級黨委布局下,根據省農科院專家的指點,陸續推廣超高垅種植。唐山遠建議徐華在倪塘村更多家庭農場推廣。
何為超高垅?唐老師解釋說,就是利用塑料扣板、石棉瓦、廢舊板材等搭建栽培槽形成超高壟,然后將土壤、基質或兩者混合物裝填進栽培槽內,進行草莓栽培。既可免去種植戶彎腰勞作,也能使采摘草莓更輕松。以春之葉農場為例,如果高架栽培,一畝地沒個8、9萬元起不來,超高垅種植,成本不過萬把元。
相應的,采摘收入也上浮,草莓價格今年比往年普遍貴5元一斤,依然供不應求,“村書記不光組織技術人員傳幫帶,還經常主動替我們聯系大客戶,3斤150元,這個春節賣得很好?!眲L笑著夸徐華書記“領頭雁”領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也要感謝趙亞夫趙老,是他帶領白兔鎮農戶走上了草莓產業發展之路?!?/p>
如今,白兔鎮草莓種植面積已達5000畝,畝均效益達5萬元左右。“我們草莓的品種從明寶一個發展到10多個,包括紅顏、白雪公主、妙香7號等優質品種,遠銷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碧粕竭h為小草莓帶出的致富大產業自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草莓長高收入高,這小小“紅果”,讓白兔鎮百姓生活越來越紅火。
記者(右一)在超高垅草莓大棚里采訪種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