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過黃文秀,為什么要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偏偏回到當時尚未脫貧的家鄉?黃文秀回答:“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 在駐村滿一年的那天,黃文秀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 “一戶戶地研判,扎實開展一系列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黃文秀在日記里記錄著百坭村的點滴,也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收獲。——“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前任廣西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
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主任助理 黃思薇:
接力走好文秀走過的路
“親愛的思薇姑姑……”今年“五一”節前夕,我收到了一張愛心卡片,是老村干黃態度家的小孫女黃靜怡寫的。讀著孩子稚嫩的心聲,我回想起“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前在駐村日記里的那句話:“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
2019年6月,時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返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最深的緬懷是弘揚,最好的紀念是傳承。同是百色姑娘,同樣研究生畢業后考取選調生回家鄉、在百色市委宣傳部任職,我一路受到黃文秀感召。
2021年春,我來到百坭村,像文秀那樣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百坭村的共富路出謀劃策。我翻山越嶺、遍訪全村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做到家家一本“明白賬”。我發揮宣傳干部特長,擔任文秀陳列館、文秀先進事跡展的講解員,累計接待團隊200多個、1.2萬人次。在文秀生前規劃的產業基礎上,我和大家一起對接企業助售砂糖橘、發動農戶種獼猴桃、牽頭組建11支文秀志愿服務隊……助力百坭村先后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自治區五星級鄉村旅游區等榮譽,我也在百坭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但很多事都和群眾利益相關,所以也更有參與感和成就感。群眾如今有什么事需要幫忙,都會呼叫“小黃同志”。還有,村民們對我工作積極支持,都讓我有無法言說的幸福感。
文秀書記走過的路,我一定接力往前走好。
百色市凌云縣加尤鎮案相村書記助理 趙建光:
每天很辛苦 心里很快樂
“樹上現摘的桑葚,五元一斤!”春意融融,案相村的桑葚迎來掛果期,這也是我和駐村工作隊的小伙伴們一起謀劃實施的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之一。
到村兩年,我的一項明顯收獲是皮膚又回到童年玩耍時的黝黑,我也迅速褪去了嬌氣和書生氣,為村莊“帶貨”,也為民謀實事挑“擔子”。
石漠化山區搞產業有諸多困難,為幫村里發展產業,我頂著烈日跟著專家上山查勘油茶林,也常半夜三更到牛欄安頓新買的肉牛。很辛苦,也難免有心疼自己的時候,但每每想起黃文秀書記那句話——“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樸實的話語,賦予負重前行的人以力量,給奮力進擊者以開拓的勇氣。2022年,我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6.94萬元,發展了油茶、茶葉、肉牛、肉雞、桑蠶等產業,產業收入達24.56萬元。
我們村地處大石山區,雨季易發洪澇,我便利用8000元選調生到村任職服務群眾經費,趕在水患前消除隱患。3月20日,案相村那江溝至那煙屯路段一處道路提前維修完工,村民紛紛對我豎起大拇指。自己的工作能被群眾認可,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像黃文秀書記說的那樣,“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
本報記者 倪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