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能申請調崗?現在壓力太大了,現在只想過過日子!”去年6月,林勇到江蘇揚州儀征市月塘鎮任黨委書記,上任沒幾天,他的辦公室陸續來了幾個村書記提出這樣的請求。“村書記要么想‘躺平’,要么撂挑子,這可咋辦?”要知道,市里給月塘鎮的任務是“財政收入一年2.99億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這些問題,被帶到了揚州市委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座談會上。當時,揚州市委組織部著手優化綜合考核,研究如何以此推動基層干部爭先進位。“我們當時的定調是要考得真、不當‘老好人’、不吃‘大鍋飯’。其中,深度融合‘考事’與‘考人’,是突破的關鍵。”9月上旬,揚州市委組織部縣區干部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破解村干部們的‘躺平’思想,得拉開考核待遇。”林勇說。他抓住市委組織部的考核要領,細化落實月塘鎮村級考核,以績定酬。“要點是讓大家都拿到真金白銀,讓大家干得有信心。”具體怎么干?比如在以績定酬方面,綜合考核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的村,分別可以拿到不同標準的獎金,與此同時,一半獎金直接發放給村書記本人,這讓該鎮去年村書記個人獎金差距最高達4萬元。考核報酬差距拉大后,村干部中“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慢慢消除了,干事激情也被充分激發,主動融入到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2022年,月塘鎮19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累計增加1720萬元,結余1015萬元,同比增幅分別達51%、94%。
在考核的“約束激勵”下,村干部們敢“得罪人”了。該鎮趙橋村一個超市,欠了鎮里一百多萬元租金。類似“老大難”的事情不少。怎么根治這些“頑疾”?月塘鎮針對性出臺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若干激勵措施,在拖欠租金催交、招商引資收益、閑置安置房認購等方面,每個村可按比例分成。同時,將年度村集體經濟結余情況作為各村考核評比結果的重要依據,即當年集體經濟結余低于50萬、30萬、15萬元以及未結余的,綜合考核時分別不得評為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在該措施的激勵下,今年年初,趙橋村與東風村合作,村干部們齊心協力,要回了100萬租金,村里可分成40萬元。
“考核村書記們的最終目標,既要讓他們比,也要讓他們團結協作。”林勇介紹,在制定考核激勵辦法時,為防止惡性競爭、激勵村干部們一起做實事,月塘鎮沒有限制獲獎名額,即達到標準的都可以拿獎,鼓勵“美美與共”。現在,從高速路上一下來,駛入月塘鎮,“江蘇儀征現代農業示范園”幾個字尤為醒目。這是月塘鎮捺山、山北、夏營、鄭營四個村“抱團”打造的茶旅融合發展項目,占地1000畝左右,定位是茶葉制作、銷售、品嘗特色一條街。此次四村聯手,發展壯大揚州特有的“綠楊春”品牌茶葉,每個村每年可多收入30萬元。一年來,月塘鎮類似的村與村之間協作的案例多了起來,村干部們更樂意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現在不是村書記想不想干,而是我們要不要讓他繼續干。”林勇說,今年以來,月塘鎮19個村共調整了8位村書記,選用了一批年輕干部。鄉村發展,村干部是關鍵,除了要干事積極,村干部能力也尤為重要。新調整的村干部們,不僅年輕,更肯干、能干。在拉開考核差距的同時,月塘鎮拓寬優秀村干部們的政治晉升渠道,還給予用人“話語權”。“如果村書記確實干得好,你有權直接跟我們鎮上推薦干部,去年特等獎的兩個村書記分別推薦了一名干部進一步使用。”這些,提高了群眾對村干部認可度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村干部的職業認同感與榮譽感,讓更多的村干部愿意長期扎根基層、擔當作為。“頭雁”振翅飛,迎來了金色收獲,今年上半年,月塘鎮19個村共納稅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