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廟社區航拍圖。程永鋒 攝
采訪對象: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董集鎮副鎮長、楊廟社區黨委書記 張麥榮
黃河尾閭,水沙入海。廣袤鄉野,秋色盡收?!敖ㄔO新農村吶,哎嗨喲……”一聲聲黃河夯號響徹黃河灘區,這是勞動的號子,也是幸福楊廟的心聲。
楊廟社區是東營市為改善黃河南展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而實施搬遷改造的新型農村社區。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楊廟社區,了解黃河灘區和原蓄滯洪區居民遷建情況。
兩年來,楊廟社區漸成和美鄉村。在這里可以體味鄉愁,村莊通過建筑微更新、景觀化營造、場景復原、老物件展示等,楊廟社區保留了“舊時光”;在這里可以感受黃河文化,黃河黑陶、葫蘆烙畫設擂比武,黃河威鼓、黃河夯號搭臺唱戲,楊廟社區文化味濃……
在楊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記者采訪了剛結束項目洽談、風塵仆仆趕回來的董集鎮副鎮長、楊廟社區黨委書記張麥榮。
記者:兩年前,總書記來考察,對楊廟社區有哪些囑托?
張麥榮:總書記很和藹,就跟自家長輩一樣,平易近人。在村民許福華家,總書記特別關心他們家搬遷后的家庭收入。總書記說,黨的十八大以后,就關心黃河灘區遷建問題。全面開展搬遷、遷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吹酱蠹野簿訕窐I,鄉村振興持續推進,感到很欣慰。
總書記指出,黨中央對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保證群眾安居樂業高度重視。要扎實做好安居富民工作,統籌推進搬遷安置、產業就業、公共設施和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確保人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記者:把社區建設成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需要特別關注民生細節。為此,楊廟社區做了哪些工作?
張麥榮:從“房臺村”搬到新社區后,我們實行了集中供暖、天然氣入戶、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引入物業公司,建設黃河南展區歷史文化館,還配套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全科警長”、幸福滿格智慧治理中心、幸福家園、幼兒園和社區衛生室等。為實現社區群眾“老有頤養,幼有善育”,我們設立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餐廳等,開通了到市區的公交線路,社區居民生活非常便利。
在老年餐廳,我們新建了一個標準化廚房,菜品葷素搭配。社區60歲以上的低保、五保、殘疾、脫貧享受政策戶等群眾都可以到老年餐廳吃午飯,一頓飯只需出一元錢,每天有四五十位老人同時就餐。我們還給70歲以上老人配發智能手環,有久坐提醒功能。
為方便群眾快捷辦事,我們打造了“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平臺,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一次辦好”90多個服務事項。很多村民和我說,從破敗擁擠的老房臺搬到新社區,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記者:在“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方面,楊廟社區做了哪些探索?
張麥榮:去年,楊廟社區成立了東營市首家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培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8家,并注冊“楊廟”區域公用品牌,以聯合社模式共同建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孵化園、糧食烘干基地等富民產業項目14個,推動社區產業集群聯動發展。我們把11個“房臺村”的資源整合起來,謀劃了一個生態種養加產業園項目,既包括鹽堿地的開發利用,也包括種業基地建設,還有全省第一個以留住黃河灘區遷建記憶為主題的沉浸式鄉村微度假項目——楊廟·黃河里。
楊廟·黃河里項目占地200余畝,依托省文化體驗廊道建設重點村羅蓋村原址村落,分兩期對140套老房子進行了改造提升,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輻射帶動就業1800余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在研學旅行方面,我們結合總書記在楊廟社區的考察線路和我們周邊的黃河灘等自然景觀,包括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果蔬基地,以及黃河文化中的傳承工藝,如陶瓷、草編等,組成了一個比較有特色的研學課程,發展研學經濟。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盤活社區集體資源,我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孵化中心,培育黨支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發展糧食種植和網紋瓜、蜜薯等特色果蔬種植。同時還注重培育特色產業,訂單種植黃瓜、西紅柿等黃河沙土特色優質果蔬,吸納40名社區群眾務工,每年可帶動社區集體增收30余萬元。
現如今,伴隨著循環農業示范園、糧食烘干基地等新項目陸續落地,楊廟社區有效盤活了1700余畝沿黃片區閑置土地,形成了沿黃農業產業示范帶產業振興新格局。2022年,楊廟社區11個“房臺村”集體收入均突破13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余元。社區先后發展了金銀花種植、研學游等產業,帶動11個村集體增收400萬元以上,解決群眾就業500余人,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記者:楊廟社區是如何體現黨建引領,下好“組織融合”這盤棋的?
張麥榮:楊廟社區堅持以社區黨組織建設為統領,創新實施了“一統領六融合”六大幸福工程,并將“組織融合”作為關鍵一招,把社區黨總支升格為社區黨委,精準設置了46個黨員中心戶,每月定期走訪入戶,有效解決了單個村莊“辦不了”、集中社區“統不好”的問題。
我們突破原村黨支部框架約束,組建了綜合服務、農業產業、生態環保、就業創業等8個功能型黨支部。結合群眾需求,引入專業社工組織,培育孵化為民服務、鄰里互助、文體娛樂等社區社會組織16家。將社區82棟樓劃分為6個基礎網格,選聘黨員中心戶,推行聯戶服務,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2022年以來,楊廟社區獲評“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
我們社區黨委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帶領社區黨員群眾繼續走穩“抓特色產業、壯集體經濟、助農民增收、顯楊廟風采”的沿黃特色鄉村振興路子,真正把楊廟社區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