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小麥開鐮收割忙。看著田間地頭的繁忙景象,我不禁感嘆鄉村“沃土”的奇妙,不僅孕育豐收,也讓稚嫩青澀的我快速成熟。
去年9月,我來到安徽省亳州市譙東鎮大寺村,擔任村黨委書記助理。作為一個基層新人,經過大半年“沉浸式”學習,我逐步蛻變為一個扎得下根、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的基層工作者,也在不斷“追光”中書寫了自己的無悔青春。
在“深扎基層”中追逐“初心之光”,足履實地,走出“象牙塔”。還記得去年9月,剛到大寺村時,面對陌生的同事和環境,我十分迷茫無措,始終打不開工作局面。村黨委書記王顯看出了我的“窘迫”,便找了機會,對我說:大寺村寧靜質樸、低調內斂,在這里與村民們一起“修煉”,可以飛速成長。的確如此,在近期的協商議事中,我跟著村書記一起走村入戶,與村民們圍攏在一起拉家常、聽需求,回去后再復盤。不久,我便為村里提出了不少有思想、有見地的建議,書記和村民聽后都交口稱贊,而這也讓我成就感滿滿。在村書記的幫助下,很快,我便找到歸屬感。
在“吃苦耐勞”中追逐“實干之光”,擔當作為,不怕“蜀道難”。在剛到村部的時候,我對于基層工作“毫無頭緒”,面對黨建材料也只能“抓耳撓腮”。黨建專員對我說:“騏驥一躍,非一日之功,黨建材料是所有工作中較為復雜的,不會的可以問,不懂的我們一起討論……”在前輩的指點之下,我堅持學、堅持改、堅持匯報,越來越得心應手,現在他看到我都喊我“黨建小能手”了。
在“躬身于民”中追逐“奉獻之光”,解民難題,甘做“孺子牛”。“意莫高于民,行莫厚于民”,作為到村任職選調生,一定要厚植為民情懷,邁開步子、俯下身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困。在人居環境整治期間,我積極投身治理現場,跟隨村干部一起清運秸稈、撿拾垃圾,確保路面巷頭干凈整潔,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從而使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姚瑤(中)開展村情調研工作。(大寺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