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兒渝味兒都是年味兒!”“瓜果滿山載喲,牛羊排成排喲,農貨網上賣喲,幸福曬一曬喲……”1月16日下午,在首屆“川渝村晚”的舞臺上,節目《擺開八仙桌喜迎貴客來》熱鬧開演,歡快的旋律、質樸的歌詞,不僅展現出重慶開州區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更傳遞出濃濃的川渝一家親情誼,生動描繪出川渝鄉村新時代的幸福生活圖景。
當日,為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進一步推動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促進兩地精神文明交流合作,豐富川渝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重慶市委宣傳部與四川省委宣傳部攜手,共同開展了“川渝一家親攜手向文明”川渝首屆和美鄉村才藝展演暨川渝村晚活動。作為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的創新形式之一,15個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在重慶永川區的舞臺上相繼登臺獻演。
這些節目緊扣川渝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振興主題,以基層群眾耳熟能詳的形式,深度結合農業、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實際。來自重慶江津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小彩龍舞》,演員們手中翻飛的小彩龍靈動活潑,滿含著對農歷蛇年的美好期待與祝福;古典舞《梨園春》,舞者們用靈動的舞姿,將觀眾帶入四川省內江隆昌市圣燈鎮的梨園村,讓人仿若置身于千樹萬樹梨花盛開的美景之中;四川盤子《檸檬頌》獨具特色,演員們清脆的演唱間,仿佛能讓人聞到四川安岳縣飄來的陣陣檸檬果香;表演唱《趕場雙江走》里,重慶潼南區雙江古鎮村民與村干部一同登場,帶領大家體驗趕場的熱鬧氛圍;民俗表演唱《華鎣山下嫁歌飛》則帶觀眾走進四川廣安市的一場簡樸卻不失隆重的婚禮現場,感受濃郁的川東民俗特色。
“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節目表演,我們希望為川渝地區的群眾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同時也借此機會祝大家新春快樂,蛇年吉祥。”“川渝村晚”執行導演劉倩介紹。
活動現場,還對相關展演節目進行了評比頒獎。經過激烈角逐,最終重慶永川區的《高臺獅舞》和四川瀘州市的鼓書《油罐上“梁”》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省級非遺瀘縣鼓書第六代傳承人朱裕國,藝名朱油罐,他與左鄰右舍帶來的《油罐上“梁”》,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倡導摒棄陳規陋習、破除封建迷信,弘揚互幫互助、勤勞致富的新風尚,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寫照。
據悉,每個節目都由“一廊四帶”相關縣(區、市)依托本轄區文明實踐陣地,自下而上層層推選而來。每個節目都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演繹,生動展現出川渝兩地鄉村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川渝鄉村和美畫卷。
“作為川渝毗鄰地鄉鎮干部,我們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走深走實感到無比振奮。”永川區朱沱鎮黨委書記、文明實踐所所長陳小武觀看節目后激動地說,這場“川渝村晚”,不僅是一場文藝演出,更是川渝兩地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生動實踐,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了強大的精神文化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