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標是福州海關駐福建省福鼎市貫嶺鎮分水關村第一書記,2021年以來,在他和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分水關村走出了一條“共振、共享、共治、共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劉標(右)鼓勵村民通過從事加工副業增加家庭收入 (被訪者供圖)
貫嶺鎮分水關村是福鼎市承浙入閩的“北大門”,也是省際邊界地區發展的前沿陣地。駐村以來,劉標積極參與分水關村黨建內涵的優化提煉,總結“六聯”黨建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村。
由于歷史原因,58省道在分水關村境內有1.3公里路,其路面執法權和養護權隸屬浙江,但行政管轄權卻隸屬福建,因而成為“這邊想管、那邊難管”的“兩不管”地帶。劉標以58省道聯合共建為契機,先后與浙江省6個邊界村黨組織簽訂黨建共建協議書,通過“三項”組織運行機制、“三個”干部培養載體、“兩項”黨員教育制度,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毗鄰村組織共建、發展共謀、事務共商。
鄉村振興歸根到底要搞產業、抓經濟。在劉標的帶領下,分水關村著眼于更廣闊的未來。分水關村積極落實福鼎“百萬村財、千萬鄉財”行動計劃。統籌整合福州海關駐村幫扶資金年度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黨建專項經費、港灣車站建設補貼及各級政府投入資金約500萬元,完成社會事業、生產經營、環境衛生項目17個,每年增加村財收入32萬元;以村財增收為抓手,不斷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積極與浙江溫州地區企業進行對接,成功吸引了多家企業前來投資興業。當前,分水關村已簽約入駐浙江籍企業13家,9家已建成投產,總產值超億元。2023年,分水關村村財收入達120多萬元,比2021年翻了一番。
“需求來自群眾,智慧也來自群眾,依靠組織也依靠群眾。”劉標深知,分水關村的振興發展離不開組織的領導和村民的支持。在劉標和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分水關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如今的分水關村,已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化豐富的鄉村振興典范。村民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劉標并沒有停下腳步。
因地制宜是指導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理念。劉標認為,要跳出駐村看駐村,才能推動整個產業發展。除了福鼎梔子、茶葉等傳統產業外,劉標還開始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模式。他全力打造“福州海關駐村幫扶·鄉村振興農特產品”電商平臺,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和轉型。他組織村民參加電商培訓,學習網絡營銷技巧,把特色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通過電商平臺,分水關村的農產品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還提高了附加值,為村民們帶來了更多收益。這些產業的發展不僅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增加了村子的收入來源。2023年,分水關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000元。
劉標還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他與各級政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了解最新的政策動態和扶持措施,為村子的發展爭取到了更多的資源和支持。這些政策和資金的投入,為分水關村的鄉村振興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
村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持續增強。在大力推動分水關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劉標還注重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他充分利用分水關村的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積極籌集資金在梔子核心產區建設產體旅一體的“梔香茶旅健身漫道”項目,已完成一期1000米項目,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項目。推出了“閩浙邊界風情游”“紅色文化體驗游”等旅游線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梔香茶旅健身漫道一舉多得,既方便生產生活,也可以休閑健身,還能發展旅游。”村民翁丁峰說。
劉標(左一)組織村民參加“梔香漫道”棧道義務施工 (被訪者供圖)